天源迪科:2023年扣除非經營性影響后凈利潤增超30%!AI新業務有望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2024年3月30日,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天源迪科”)披露了其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65.87億元,同比實現15.71%的較高增長;歸母凈利潤2833.22萬元,同比減少13.06%,但若扣除兩項非經營性因素合計1440.22萬元(其中計提商譽減值6525.83萬元,房產處置收益5085.61萬元)影響之后,公司歸母凈利潤為4273.44萬元,同比增超31.14%,公司實際經營效益提升顯著。
國內IT支出持續增長,AI算力、低空經濟不斷催化,公司2023年金融業務、ICT分銷業務增長動力強勁
公司以使能產業數智化轉型為核心,是國內領先的產業云和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數據及智能運營服務商。主要服務于通信、金融、政府及其他大型企業。
在通信行業,公司核心業務是為通信運營商提供客戶及訂單管理、計費賬務與國際漫游清算、大數據基礎能力開放、5G網絡優化數據處理等業務支撐類IT功能與平臺建設,同時也提供電子渠道及其它增值業務的合作運營與相關定制化駐場服務。通信行業是公司業務基本盤,公司在通信行業BOSS領域具有20余年的發展經驗和先發優勢,積累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廣電、虛擬運營商、衛星通信運營商、海外通信運營商等在內的頭部客戶群。
2023年,公司電信行業收入6.5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9.90%,金額及占比較2022年小幅下降,主要因為電信運營商資本化開支壓降,增加自研投入所致,且公司拓展中國移動市場,新增客戶的訂單形成收入和利潤有一定的滯后性。
金融行業,公司常年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以及數十家區域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港澳臺地區銀行提供相關IT產品和服務。同時,公司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提供風控、營銷、獲客等外包運營服務,利用自主研發的電催機器人、智能質檢員、智慧運營云平臺等來實現人機耦合作業,公司在業務流程外包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受益于銀行業整體IT開支持續增長,公司在金融行業客戶數量和收入發展迅速,已成為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2023年,公司在金融行業收入為7.0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10.67%,收入規模較去年同比增13.24%。
且展望未來,公司的金融業務將繼續受益于金融信創與IT架構轉型疊加驅動下的市場增長旺勢。行業數據顯示,預計到2026年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390.11億元,2022到2026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55%。
政府業務板塊,受宏觀經濟不利因素影響,公司過去幾年在國防和政府信息化領域虧損嚴重。2023年,公司主要聚焦在政府行業的優勢領域,如:交警、安全、公安、城管、住建、數據局等政府垂直行業,打磨產品,深耕市場。堅決清理虧損的業務單元,嚴格控制低毛利或回款質量差的合同。2023年,公司政府業務收入1.14億元,規模較前2年進一步收縮。
ICT產品分銷業務,公司子公司金華威是華為、超聚變、大疆政企業務的總經銷商,主營業務是為政企客戶提供ICT產品及增值服務,銷售產品包括網絡、存儲、服務器、視頻會議和視頻監控等,其中視頻類產品在華為總經銷商中占比第一。金華威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形成了ICT產品及解決方案全銷售過程的技術支持能力,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2023年度,金華威獲得合作伙伴頒發的“優秀總經銷商”、“總經銷商平臺效率獎”、“多樣性算力突破獎”等多個獎項。
ICT產品分銷板塊作為公司收入規模及占比最大的業務,受益于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IT支出增長,低空經濟發展等利好推動,公司ICT分銷業務收入持續保持增長。2023年,公司ICT分銷業務收入49.68億元,較2022年增長20.21%,收入規模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5.42%。
圖表:天源迪科收入結構(按照行業劃分)
費用管控優化,2023年扣除非經營性影響后凈利潤提升顯著
整體來看,受益于金融行業IT開支持續增長,以及AI算力、低空經濟不斷催化,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5.87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15.71%。
但在行業競爭格局分散,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之下,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水平自2022年的12.21%小幅下降至10.62%。
費用管控方面,公司近幾年對期間費用的管控不斷優化。2023年,公司管理費用率、銷售費用率、財務費用率較2022年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圖表:天源迪科近3年期間費用率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年度報告
研發方面,公司持續研發投入,2023年度公司研發投入3.3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5.02%,其中資本化1.02億元,費用化2.29億元。2023年,公司新增14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2項軟件產品登記;截止2023年底,公司共取得產品榮譽證書157項,國家行業資質119項,申請92項發明專利,其中46項發明專利獲得證書。
傳導至利潤端,公司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833.22萬元,較2022年同比下降13.06%。除成本費用方面的影響之外,主要原因還包括2023年公司對2017年對負責金融板塊業務的子公司維恩貝特進行收購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6445.84萬元,對公司凈利潤產生的一定的不利影響。維恩貝特2023年上半年積極拓展市場,增加了人員編制和薪酬增長,成本增加超過了收入的增長幅度,導致凈利潤為4931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22%,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了商譽減值。
若扣除6445.84萬元商譽減值以及房產處置收益5085.61萬元的非經營性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為4273.44萬元,同比增長超31.14%,公司實際經營效益相比2022年是有明顯提升。
AI新業務有望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隨著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當前“人工智能+”行動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2024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動,強調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AI普遍應用賦能社會、經濟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更是加快培育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之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
在這一趨勢和政策導向之下,公司將大力開展AI技術與應用結合,共同孕育適用于各行業的AI大模型inside產品,公司將在智能化推廣方面將整合集團資源,加大協同,運用人工智能新業務構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通信業務板塊,公司積極將大模型運用在運營商的場景:算力智能調度提供對AI算力資源的管理與調度;提供大模型一站式開發訓練推理等能力;面向業務人員提供基于大模型智能取數,提供多模態對話框進行多輪對話能力及圖形化報表展示,滿足自然語言自助取數需求。
在金融IT領域,專業機構預計在1-2年內,首批大模型增強的金融機構會進入成熟應用期,3年后帶動金融業生成式AI的規模化應用。目前,公司的AI反欺詐模型、中信大模型poc、公安部反詐中心涉詐賬戶甄別、無感回放驗證平臺、資管行業數據互聯開發平臺等創新產品應用于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同時,公司利用在AI領域的研發優勢拓展銀行前端業務流程外包業務,不斷迭代升級智能客服機器人,以提升生產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小6智能機器人在交通銀行、中信銀行、重慶銀行、廣州銀行等多家銀行客戶得到應用,有效地減少了人力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政企業務板塊,公司產品智慧交管、情指行一體化平臺、智慧刑偵、城市運管服平臺、一網統管等產品基于成熟案例基礎不斷迭代升級。數字化采購業務穩步發展,公司已成為采購數字化領域的核心廠商。在技術研發方面,持續投入,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化數字化采購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采購解決方案。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與多家能源、金融、制造行業領先的央國企客戶建立合作,并取得較好的成效。在市場推廣方面,公司積極參加行業展會和論壇,成為《2023數字化采購發展報告》入選技術服務商。同時,公司不斷探索時空大數據創新應用業務場景。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公司參與南京、北京、四川等地國家級都市先導區智能網聯示范基地、車路協同云控平臺、數字孿生平臺等項目的建設與開發。農險遙感分析服務應用的場景有:承保地塊標識、作物估產、災害損失分析與評估、基于AI的地物識別。無人機的軟件產品及應用包括:無人機飛控平臺,無人機飛行路徑規劃,無人機影像AI識別,無人機影像拼接。同時積極探索數字孿生,遙感分析在其他行業的應用場景。
此外,在自身的研發工作智能化方面,公司將AI大模型融入研發過程多個環節,提升工作效率,效果在輔助編程、代碼質量檢測及知識問答等方面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