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盈利能力逆勢提升、經營凈現金同增42倍!和而泰迎需求+集中度雙增驅動丨業績有得秀
2023年3月29日,高端智能控制器龍頭型企業和而泰發布2023年業績公告稱,公司在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的2023年,依舊實現客戶訂單交付增加及新客戶、新項目訂單增加,使得家用電器智能控制器、電動工具智能控制器、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智能化產品、相控陣T/R芯片等核心產品全面增長,公司營收規模同比增長25.85%至75.07億元。
雖然3.3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有所下滑,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股份支付費用以及會計估計變更加速計提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影響,剔除后控制器業務板塊歸母凈利潤為3.74億元,同比增長0.33%,扣非后凈利潤為3.42億元,同比增長5.85%。
展望未來,隨著下游市場上行提振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智能化產品智能控制器、數智能源業務、相控陣T/R芯片等多產品需求,以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持續夯實核心競爭力壁壘的和而泰,業績長期增長基石穩固。
深耕二十余年的高端智能控制器龍頭企業
智能控制器是大小家電、工具、汽車、智慧家居、AI設備、工業設備裝置、智能建筑等各領域終端產品的核心控制部件,是獨立完成某一類特定功能的計算機單元,在各類終端電子整機產品中扮演“心臟”與“大腦”的角色。當前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生活家電、電動工具、AI設備、儲能設備以及工業設備等領域,下游應用空間廣闊。
智能控制器廣泛應用于家電、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領域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深耕智能控制器行業二十余年的和而泰,依托中國頂級高校的股東背景與優質技術資源,已成為國內高端智能控制器龍頭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涉及家用電器、電動工具、汽車電子、智能化產品、數智能源等領域智能控制器及終端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智能化產品廠商平臺服務。
主要產品智能控制器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其控股子公司鋮昌科技主營業務為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T/R芯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向市場提供基于GaN、GaAs和硅基工藝的系列化產品以及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產品應用于探測、遙感、通信、導航等領域。
當前,公司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產品線廣度、全球化布局方面構筑起了全方位的競爭壁壘。
在以公司中央研究院、各事業部研發部為主力核心的研發隊伍的努力下,公司研發整體發揮充足的研發資源優勢,能夠從產品規劃、設計、中試到制造各環節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技術創新及設計服務。公司已覆蓋如智能控制算法、變頻技術、傳感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及算法、視覺識別技術及算法、電機驅動技術、電源技術、AloT平臺技術等在內的智能控制一體化解決方案各方面核心技術。
同時,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也處于行業第一梯隊。智能控制器屬于專門開發的定制產品,針對不同的功能、性能要求,設計方案千差萬別,產品的屬性特征對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推行ESD管控體系以及MES系統,將產、供、銷、人、財、物等高效的協調組織,以有限的人工支出、合理的設備配置以及精益制造與精細化管理保證了制造環節的綜合成本優勢。
加上公司產品覆蓋家電、電動工具、汽車電子、智能化產品等幾大產業領域,不同產業領域都擁有豐富的產品線,每條產品線都積累形成了完備的、經過量產驗證的產品平臺,可以快速為客戶提供最優的、最有保障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此外,公司在中國、越南、羅馬尼亞、意大利、墨西哥等地均有生產制造基地,并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發和運營中心布局的全球化產業布局。
當前,公司已深度合作了全球一眾龍頭型客戶,其中伊萊克斯、惠而浦、TTI、ARCELIK、BSH、HILTI、德龍、博格華納、尼得科、飛利浦、海爾、海信、老板電器、蘇泊爾、小米、科沃斯、恒林家居、顧家家居、敏華控股、海爾智家、沃爾沃、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全球著名終端品牌廠商,均是和而泰全球主要合作伙伴。
此背景下,即便在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的2023年,和而泰依舊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業績答卷。
獲得全球優質客戶認可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2023全產品發力盈利能力再上行
核心產品品類全面增長,推動2023年營收總規模上行。
2023年度,在全球形勢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曲折前進,多重困難挑戰交織疊加的大環境下,公司依然憑借強勁的綜合實力和優秀的產品,加大客戶開拓力度、提高產品覆蓋面,實現客戶訂單交付增加及新客戶、新項目訂單增加。
其中家用電器智能控制器方面,公司海外大客戶新項目訂單開拓進展順利并持續突破新客戶,市場份額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時,創新產品不斷涌現,洗碗機、蒸烤箱、空氣炸鍋、烘洗一體機等控制產品已與多個全球知名終端廠商形成業務合作,整體進展順利,使得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4.67%至45.79億元。
電動工具業務方面,公司憑借在國際客戶中的服務影響力及技術競爭力進入了TTI、博世、HILTI、百得、喜利得、泉峰和大葉等海內外多個頭部客戶的供應體系,市場份額穩步提升,營收同比提升7.8%至8.11億元。
智能化產品業務則得益于研發的智能床墊、智能書包等產品以及智慧體育平臺已實現批量生產與交付,與慕思、恒林家居、顧家家居多個行業優質客戶形成業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9.66億元,同比增長31.59%。
再加上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產品首次通過了海外知名整車廠的審核,并進入其一級供應商體系內,同時獲得項目中標,營收實現同比大幅增長82.52%至5.52億元;以及相控陣T/R芯片營收同比增長3.44%至2.87億元,公司營收總規模達到了75.07億元,同比增幅25.85%。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傳導至利潤端,雖受多項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凈利潤規模有所下滑,但公司核心業務盈利能力仍展現提升的態勢。
公告資料顯示,雖然在產品結構變化導致整體毛利率略有下滑,但是公司通過研發及工藝優化,以及加大原材料替代,核心的控制器業務板塊毛利率同比提升0.22個百分點至17.88%。而且隨著原材料成本趨于穩定,產品交付起量,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毛利率將得到進一步恢復。
費用率方面,由于處于新的發展周期,圍繞滿足未來長周期發展需要以及戰略落地,公司在市場開拓、研發創新、內部管理等方面投入較大,導致期間費用率暫時性增長。
同時,公司股份支付費用以及會計估計變更加速計提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也對凈利潤產生了較大影響,剔除后控制器業務板塊歸母凈利潤為3.74億元,同比增長0.33%,扣非后凈利潤為3.42億元,同比增長5.85%,公司業務盈利能力其實有所增長。
此外,基于客戶銷售訂單增加,對應銷售回款增加;同時公司加強經營現金流管理,加大銷售回款力度;并積極推動庫存消耗,減少備貨資金支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4208.33%至3.61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得到全面恢復,經營質量也同樣向好。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展望未來,行業需求增長疊加集中度提升共振,和而泰長遠發展依舊樂觀。
市場潛力十足長期基石穩固
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仍在上行。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各式終端設備產品在智能化、節能化等方面訴求不斷提升,智能電控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不斷豐富,在智能家居、商用電器、電動工具、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電子等下游行業得到快速推廣。
在萬物互聯的快速發展下,智能控制器產業不斷升級,行業智能化、場景化發展機遇涌現,下游應用場景更是不斷豐富、終端功能不斷進行智能化升級,因此,控制器部署需求增加、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在量價齊升雙重推動下,智能控制器行業規模將持續成長。
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到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2萬億美元,國內智能控制器市場將達到3.8萬億元,市場的邊界將持續擴大。在全球產業向中國轉移和專業化分工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國內專業電子制造企業展現了其產業集群優勢,其中專業的智能控制器制造企業在全球影響力也在不斷深化。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此背景下,和而泰還在不斷推進全球化產能布局,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有深圳、杭州、青島、合肥、越南、意大利、羅馬尼亞、墨西哥等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的投入,不僅能夠使總體產能迅速擴大,更能夠實現貼近客戶服務、靈活交付,也為公司持續獲取訂單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作為和而泰第二增長曲線的業務板塊——汽車電子,已經漸漸成型。
汽車控制器,又稱為車身電腦,在汽車工程中是指用于控制車身電器系統的電子控制單元,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持續滲透,越來越多控制技術得到應用,汽車電子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汽車電子在整車成本中占比也持續增長,帶動汽車電子控制器行業快速發展。
早在2019年,和而泰就成立了汽車電子子公司,近幾年不斷擴充汽車電子研發團隊、銷售團隊、運營管理團隊等,全力支持汽車電子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汽車電子業務近幾年均實現高速增長。
公司已在車身控制、車身域控制等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力,并投入更多的自主研發項目,如運用在自動駕駛方面的離手檢測(HOD)、座椅的舒適系統、提高消費者駕駛體驗的變色天幕控制以及無鑰匙進入系統(UWB)等產品的開發;并同步開發了基于小功率電機控制技術的的電動壓縮機控制器,及多通閥、水泵、油泵等產品的控制器。
目前,公司與全球知名汽車電子零部件廠商博格華納、尼得科、富奧等形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獲取了多個平臺級項目;與汽車整車廠比亞迪、蔚來、小鵬以及一汽紅旗等建立了緊密的業務合作關系;同時,與部分國際主流整車企業的合作接洽順利推進。公司所開發生產的汽車電子終端產品已廣泛服務于戴姆勒、寶馬、奧迪、大眾、沃爾沃、比亞迪、吉利、蔚來、紅旗等國內外知名客戶,業務布局已由點向面逐步開花。2023年82.52%同比增速也使其成為產品品類中最亮眼的那個。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整車廠降本壓力增大,第三方控制器廠商有望受益。2021-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迎來高速增長,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31.8%,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23年開年,特斯拉借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的契機,率先在中國市場挑起了“價格戰”,引發了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飛凡在內十余家車企先后降價。競爭加劇加上2022年原材料成本上漲使整車廠降本壓力增大,開始加大智能控制器等零部件的外包比例,第三方控制器廠商有望因此獲益。
公司目前已與全球大型Tier1廠及整車廠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公司汽車電子成功進入海外整車廠的一級供應商體系,標志著公司的研發技術、生產制造、運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各方面都獲得了客戶的認可。未來,隨著和而泰加快拓展海外整車廠進程,其汽車電子領域核心地位有望不斷提升。
此外,相控陣T/R芯片領域也同樣具備較大的增長潛力。
當前,全球衛星爭奪戰已拉開序幕,衛星市場蓬勃發展提升T/R芯片用量。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在全球通信和互聯網接入、5G、物聯網、太空軍事能力應用等方面極具潛力,是商業航天技術和主要大國太空和軍事戰略博弈的必爭之地。美國SpaceX、OneWeb、銥星公司、波音、亞馬遜、Facebook公司合計計劃發射20739顆中、低軌衛星。
中國航天企業也在快速布局。航天科工集團推出的“虹云計劃”,計劃發射156顆低軌衛星。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鴻雁計劃”,計劃發射324顆低軌衛星。銀河航天提出的“銀河Galaxy”衛星星座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衛星星座計劃,計劃到2025年前發射約1000顆衛星。衛星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有望提升天線T/R芯片用量。
行業集中度提升再添業績驅動
智能控制器行業已筑就體系壁壘,強者恒強邏輯持續演繹。
回看智能控制器發展歷史,行業已形成創新體系上的壁壘,隨著智能控制器需求的升級,產品復雜度將逐漸提升,中小規模廠商將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或將被市場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強者恒強。
首先在客戶粘性方面,伴隨上游芯片技術逐步升級、功能逐步復雜,智能控制器研發成本逐步提升,考慮到降低成本,很多下游終端企業開始選擇將智能控制器的研發和生產外包。在家用電器領域,家電巨頭伊萊克斯、惠而浦、西門子已經全面外包控制器,電動工具領域的TTI也已全面外包控制器,且中國供應商占據了主要份額。隨著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國內智能控制器龍頭企業迎來絕佳機遇,有望持續提升份額。
其次在技術創新方面,下游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較快,電子智能控制器生產企業必須長期不斷提高研發及工藝設計能力。低端控制器廠商難以滿足技術迭代需求,具有核心技術的智能控制器龍頭企業具備深厚技術積累,能夠對產品及時優化和更新換代,有望持續保持領先態勢。
供應鏈一體化方面,龍頭企業的優勢還在于更強的供應鏈韌性,更容易獲得上游供應支持和下游客戶的增量訂單。在原材料漲價、缺貨的情況下,國內龍頭企業積極采用備貨戰略以緩解供貨壓力,保證訂單及時交付及成本優勢,降低原材料漲價對利潤端的影響,表現出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盈利保障能力。
以A股上市的五家智能控制器公司為例,在2018-2022年,兩大龍頭拓邦和和而泰的復合增速超過30%,和而泰最高達到34%以上,而其他三家第二梯隊公司增速均在30%以下,體現了市場集中度向頭部公司靠攏的趨勢。另外,在2023年經營不佳的市場環境下,和而泰和依然能夠維持正增長,未來市場不斷向寡頭格局演變,和而泰盈利能力有望不斷上行。
綜上來看,憑借二十余年來構筑起的強大競爭優勢,和而泰在2023年逆勢環境中依舊給出了不俗的業績表現,未來隨著行業需求持續上行,自身汽車電子業務布局不斷深入以及龍頭集中度提升等驅動,公司有望迎來發展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