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精神開創保險業發展新局面全國商保發展研討會在寧波舉辦
近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商業保險研究分會承辦、寧波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武漢大學寧波國家保險發展研究院協辦的第二屆全國商業保險發展研討會在寧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以“與中國式現代化同行,保險再出發”為主題,圍繞推動保險業現代化進程、服務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展開廣泛交流。
據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金珊介紹,寧波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累計創新保險項目270多項,其中30多項已在全國及浙江全省復制推廣。金珊表示,寧波愿成為保險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提供實踐探索的“溫室大棚”和“培育基地”。
以改革創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如何讓商業保險更好地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健康、養老、財產、生活等多方面的保障需求,如何推動保險業創新發展,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保險學會原會長羅忠敏表示。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指出,要以創新精神開創保險業發展新局面,做到理念要先進、產品要創新、目標要明確、經營手段要現代化。
寧波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崔宇杰分享了“寧波經驗”。他表示,在創新成果、保險理念、機制創新方面,寧波推出了醫責險“寧波解法”、小貸險“寧波經驗”、公共巨災保險“寧波樣本”、城房險“寧波模式”以及靈活保等。
商業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指出,商業保險需要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找到機會,純商業保險業務應圍繞需求變化、險種開發、服務能力等進行創新,政保合作業務主要有農業保險、大病保險、惠民保、長期照護保險、應急管理等。
“社會保障等于基本保障加補充性保障,社會保障回歸保基本,商業保險應為中高收入群體提供補充性保障,要發展好補充性養老金、補充性醫療保險、補充性長期照護保險等。”何文炯表示。
同時,在改革創新過程中,保險業也在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商業保險研究分會理事、清華大學教授陳秉正認為,全球保險業正處于數字化進程初期,我國保險業數字化進程快,但仍存在眾多挑戰和障礙。他表示,保險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因素在于數據的可用性、模型的可解釋性和可信任性、業務流程的重組及穩健性、與最新監管機制的同步等。
持續提升風險保障能力
商業保險研究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鄭偉指出,當前我國保險的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平衡不適應的矛盾依然突出,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多重挑戰。突出問題是風險保障功能仍較薄弱,保險業在產品開發、風險定價、核保核賠、防災防損、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還不同程度存在短板。
“加快補齊這些短板,提高保險保障能力,不僅是‘十四五’時期深化保險業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保險業服務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要前提。”鄭偉表示。
在長期護理保險方面,商業保險研究分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教授朱銘來認為,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還存在籌資機制待完善、待遇保障需調整、失能評估待優化、經辦方式需細化、護理隊伍待壯大等五方面問題。
在農業保險方面,商業保險研究分會理事、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副總裁邱彬認為,存在農業生產分散化格局和農險遴選格局導致風險減量的規模不經濟,農業保險制度不完善、不利于調動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農險風險減量資源投入存在預算約束及門檻要求等問題。邱彬建議,建立農業風險巨災保險制度,將保險業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完善農業保險經營管理制度。
此外,商業保險研究分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王緒瑾建議,從經濟基礎市場化、保險意識整體化、保險人才專業化、保險經營科技化、條款費率市場化、營銷渠道多元化、保險投資盈利化等方面提升中國保險業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