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龔興峰:資本市場波動給壽險業上了一堂利差損風險課
“2023年資本市場的波動給整個壽險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利差損風險課,課程主要是關于利率的杠桿作用,特別是對長期負債的杠桿作用,如果不能覆蓋成本就會產生很大的損失”。
2024年3月28日,新華保險(601336.SH)副總裁龔興峰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談到了保險行業面臨的利差損風險。
龔興峰表示:“如何看待利差損,需要加一個前提,如果利率是持續下行的,那么行業面臨利差損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考慮這一因素,答案可能就比較中性,目前大家對下一階段利率下行已經達成共識,潛在的利差損風險可能會變成實質的風險。”
在龔興峰看來,面臨這種情況,首先,要做好資產負債管理。要從更高的層面、從長期角度穿透來看待壽險業務,除了市場波動因素外,要對長期投資收益、利率水平有清醒的認識,新華保險正在推動長期主義思想的落地;其次,要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走出差異化的道路,在這方面,新華保險在強化負債成本、突出產品競爭能力、提高服務生態建設、加強以客戶為中心的建設上展開了系列舉措;再者,要真正提高資產負債管理聯動。要將資產與負債端之間的壁壘打穿,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上強化對于資產負債管理的統籌領導,新華保險近年來對一些賬戶成立了專班,比如說分紅產品賬戶專班;最后,要在資產負債管理上進行創新。面對資產荒和負債端的壓力,更多需要通過創新來解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保險的新業務價值對利率敏感度較同業更高,龔興峰表示,形成這一情況有歷史發展原因,最重要的是業務結構問題,在過去幾年中,新華保險銀保渠道業務占比較高。此外,新華保險的產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一家賣重疾險的公司逐步隨市場變化加大終身壽險的(銷售)力度,這種轉變可能是矯枉過正,由于終身壽險本身的性質,也會增加對利率的敏感性。
龔興峰表示:“公司管理層已經認識到問題,一方面,我們正加大多元化渠道建設,進一步提升營銷渠道,包括團體渠道從規模和質量上實現一個很好的發展;另一方面,產品結構上也要多元化發展,不能是終身壽險一品獨大,還要進一步挖掘健康險、養老保險這一類產品的新機會,從而確保公司有一個更加均衡的產品結構,也能夠有效應對未來投資波動給公司帶來的潛在風險。”
財報顯示,2023年,新華保險實現營業收入715.47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1659億元,一年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增長65.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7.12億元。截至2023年年末,新華保險總資產達到1.4萬億元。
財報顯示,2023年,新華保險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478.24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長期險首年期交保費為124.37億元,同比增長60.5%,創歷史新高;續期保費為187.36億元,同比增長18.1%。2023年,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為1.8%,凈投資收益率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