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健康力量,共繪健康未來:“321輕松籌公益健康盛典”成功舉行
3月21日,以“益起健康”為主題的第六屆“321輕松籌公益健康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行。本屆盛典由輕松集團與《公益時報》聯合舉辦,工信、衛生健康、鄉村振興等部門領導出席見證,中華慈善總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醫院暖心助陣,以及來自全國的愛心醫生、藝人、企業等代表也來到現場。
本屆盛典上,與會嘉賓和專家學者圍繞“創新公益效能,助推全民健康”等相關話題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輕松集團還聯合政府部門、公益組織、頭部媒體及醫療健康企業等,發布了涵蓋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健康家庭建設、健康科普等多領域的公益項目。同時,本屆盛典對醫療健康領域的社會公益力量進行了盤點和總結,對有杰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勇擔健康使命,公益服務健康事業發展
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公益慈善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福利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笆奈濉币巹澗V要提出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并作出具體部署。
為推動健康服務保障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深度融合,本屆盛典上,輕松集團聯合工信、衛生健康、鄉村振興等多部門發布了四川南部縣“民生向陽”公益行動、青海雜多縣“溫暖守護”公益行動、貴州雷山縣“微愛在鄉村”公益行動等多項定點幫扶公益行動,助力提升鄉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帶動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
今年初,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健康家庭建設的通知》,全面部署健康家庭建設工作,以健康家庭構筑健康中國牢固根基。作為3000萬家庭信賴的健康保障科技平臺,輕松集團致力于打造覆蓋中國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
本屆盛典上,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聯合輕松集團·輕松健康,助力中國人口與健康出版社發布“體重管理肥胖防控”公益行動,輕松集團聯合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兒童意外傷害中心發布兒童意外傷害防治項目,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老年群體關愛層面,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澳美制藥、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輕松集團聯合發起了“銀齡關懷*健康守護”行動,為老年人提供關愛和支持。
為增強女性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輕松籌、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身心健康專項基金聯合發起“321粉紅三葉草”公益項目,號召女性關注自身健康,輕松愛自己。
多元打造優質科普,助力全民健康素養提升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和期盼越來越高。《“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明確提出,完善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鼓勵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
科學普及是實現腫瘤防治的基礎,為向民眾傳遞正確的腫瘤防治知識,輕松集團聯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發布“腫瘤防治核心知識體系建設”公益工程,全面推動腫瘤篩查、腫瘤防治普及進程,助力我國總體癌癥重要防治目標的達成。
去年,相關部門聯合簽發了《關于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輕松集團·輕松健康響應號召,聯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發起“安全用藥公益科普行動”,聯合新浪健康發布全民科普行動,借助頭部媒體平臺優勢,打造健康科普矩陣,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通過講座、培訓、義診等方式,讓民眾可以高效便捷地獲取到高質量的健康知識,助力健康中國。
此外,輕松集團還宣布攜手知名音樂人侯德健啟動“龍的傳人”華人公益巡回演唱會,讓公益服務全民健康、全面振興的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賦能,助推“健康公益”到“健康共益”
如今,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健康需求不斷提升,對科技創新的呼喚也愈加強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可以說,只有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才能加快健康中國建設的步伐。
作為健康科技平臺,輕松集團積極踐行“科技向善”理念,在健康公益事業中持續發揮著科技賦能作用。去年輕松集團依托自身積累的海量醫療健康數據,自主研發了“輕松問醫Dr.GPT”大模型,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且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為醫療行業的進步注入新的活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本屆盛典上,輕松集團·輕松健康攜手金賽藥業、齊魯制藥、神威藥業、天安生物、諾和諾德等頭部藥企,發布“輕松成長”兒童健康成長計劃、“鞏骨一生”全民科普行動、腫瘤防治工程、中國中醫藥發展工程、女性宮頸健康工程、“熱辣1號”金牌健康管家等多項科技賦能健康項目,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工作融合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賦能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落地落實。
輕松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胤表示,讓科技為健康中國建設賦能,是一項涉及科普健康知識、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發展健康公益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展望未來,構建以政府為指導、市場為驅動、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健康創新體系,推動健康科技成果轉化,一定能實現“健康公益”到“健康共益”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