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險資背景ETF上市制造業更受青睞
日前,中證A50ETF迎來首批兩只ETF上市,在機構持有人列表中,險資進行了大手筆配置。
3月12日,平安中證A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摩根中證A50ETF”)分別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
此次險資大舉認購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釋放出何種信號?2024年險資如何進行權益資產配置?
險資背景ETF上市交易
今年1月2日發布的中證A50指數,選取50只各行業市值最大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行業分布較為均衡,旨在更為全面地刻畫各行業代表性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3月初,首批中證A50ETF全部成立,10只產品募集資金超百億元。3月12日,首批兩只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正式上市交易。
平安中證A50ETF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十大持有人中頻現險資背景。具體而言,前四名持有人中均為“平安系”保險公司,分別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農行托管專戶1號”“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險分紅”以及“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保險產品”,持有基金份額占比分別為20.91%、5%、1.5%和1.25%。第六大基金份額持有人“平安基金-中韓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平安基金中韓人壽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也認購了1000.1249萬份,持有份額占比為0.5%。
截至3月5日,平安中證A50ETF的投資資產組合中,權益投資占比65.88%,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占比34.11%。從行業分類情況來看,平安中證A50ETF占比高于5%的行業有制造業、金融業和采礦業,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分別達到55.63%、15.01%以及6.81%。
根據摩根中證A50ETF在3月7日發布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險資同樣占據多個席位。具體來看,摩根中證A50ETF的第一、第二、第四、第十大基金份額持有人依次為“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二號”“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個人萬能”以及“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基金份額占比分別為3.9702%、2.2044%、0.8818%和0.7054%。
截至3月5日,在摩根中證A50ETF的投資資產組合中,權益投資占比為50.57%,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為49.43%。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只ETF行業配置十分相似。摩根中證A50ETF股票投資占比高于5%的行業中,制造業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達到52.88%,金融業占14.21%,此外還有采礦業,占比達到6.4%。
險資積極認購反映出險資看好目前市場投資價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提出,中證A50指數具備行業均衡、可持續發展、投資便利、基本面良好等特征,與中長期資金投資風格較為契合,可為中長期資金提供良好配置工具,助力投資端改革。這對于缺乏長期投資標的的險資來說無疑具有吸引力。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A股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區域,險資投資權益資產或可有效提升投資回報。因此,險資更關注優質資產或者具有代表性的ETF,以提升未來投資回報預期。
推動險資長期穩健入市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活水。必須真誠善待投資者,更好服務投資者,從法律上、制度上、監管執法和司法上進一步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增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參與市場。”在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為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發聲
近年來,險資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和比例持續提升,已成為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截至2023年底,險資運用余額達到2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5%。
根據監管規定,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比例上限最高可達其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5%。目前,險資配置權益資產比例遠未達到上限。
長期以來,推動以險資為代表的長期資金入市備受關注。
一方面,政策層面不斷號召以險資為代表的長期資金積極入市。特別是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以來,證監會協同多部委積極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號召險資等長期資金穩步入市。
2023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引導保險公司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
2023年10月末,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為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經營,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加強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長周期考核。
今年年初,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險資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加快落地,完善投資機構長周期考核,健全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
另一方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是險資布局A股的好時機。東吳證券分析稱,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改革深入推進、長期利率中樞下移的新形勢下,以險資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
2024年險資如何配置
除積極布局中證A50外,近期,由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分別出資250億元設立的鴻鵠私募投資基金同樣被市場關注。據公開信息,該基金存續期限為10年,投資范圍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和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投資標的聚焦于具有較大市值、流動性好及較高市場影響力的優質上市公司。
“鴻鵠基金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監管部門自上而下引導險資在投資領域發揮‘領頭羊’效應的結果,是險資長期入市試點的良好探索。其后續的運作對提升險資使用效率、穩定資本市場有著積極意義。”華寶證券分析稱。
在低利率時代,接下來,險企如何配置權益資產?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認為,2024年,若股市反彈回升,險企資產端改善空間較大。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預計險企對核心權益(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整體保持穩定,可能主要關注高股息標的,以應對利率下行壓力,并減少股價波動對財報的影響。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對于負債成本較低的大型險企,高股息資產的優勢逐步顯現。但對于負債成本較高的中小險企,配置高股息掣肘來自股息策略或難以滿足絕對收益率考核和“非交易性”實務判斷要求。險企應以負債為驅動、以償付能力為核心指標,致力于創造穿越宏觀經濟周期的穩定投資收益,并且要嚴格且有紀律地執行戰術資產配置,積累優質資產。作為當下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險資重倉流通股行業主要集中于銀行、房地產、公用事業、食品飲料和通信等。隨著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持續加碼,監管持續肅清市場亂象,將為長期資金入市保障制度基礎,險資股票投資收益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