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摩根中證A50ETF今日上市,險資大手筆入局增配權益資產
備受市場關注的中證A50ETF迎來首批兩只ETF上市。3月12日,平安中證A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摩根中證A50ETF”)分別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
截至發稿,平安中證A50ETF(基金代碼:159593.OF;簡稱:中證A50指數ETF)上漲0.49個百分點,換手率46.65%。摩根中證A50ETF(基金代碼:560350.OF;簡稱中證A50指數基金)漲幅0.59%,換手率44.61%。
平安、摩根中證A50ETF今日上市交易
今年1月2日發布的中證A50指數,意在更全面反應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上市公司證券長期運行態勢,持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3月初,首批中證A50ETF全部成立,10只產品募集資金超百億,其中平安基金、摩根基金等四只基金旗下產品定額募資規模超20億元,迅速成為行業熱點。
3月12日,首批兩只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正式上市交易。
據摩根中證A50ETF在3月7日發布的上市交易公告書,募集資金于3月5日劃入基金托管賬戶,當日,該基金所持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已達90.94%。成立于3月4日的平安中證A50ETF也在次日迅速推進建倉,截至3月5日,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達到96.05%。
從上市交易公告書來看,平安中證A50ETF由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截至3月5日,該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為22437戶,平均每戶持有的基金份額為89147.21份,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份額占比35.86%,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則達到64.14%。
截至3月5日,平安中證A50ETF的投資資產組合中,權益投資占比65.88%,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34.11%。從行業分類的股票投資組合情況來看,占比高于5%的行業中,制造業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達到55.63%,金融業占比15.01%,此外還有采礦業占比達到6.81%。
同日上市的摩根中證A50ETF,上市交易份額19.9億份,每份基金份額面值1元。該基金持有人戶數為15731戶,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份額為4.43億份,占此次上市交易基金份額比例為22.23%,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77.77%。截至3月5日,該基金權益投資配置占比50.57%,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49.43%。
據最新數據,截至3月11日,摩根中證A50ETF投資于標的指數成分股和備選成分股的資產比例為基金資產凈值的90.99%,平安中證A50ETF為98.03%。
資金跑步入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證A50的吸引力。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提出,中證A50指數具備行業均衡、可持續發展、投資便利、基本面良好等特征,與中長期資金投資風格較為契合,可為中長期資金提供良好配置工具,助力投資端改革。
險資大手筆借“基”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兩只基金中,險資均為重要主力。
平安基金管理的平安中證A50ETF,前十名基金份額持有人中“平安系”占據絕對主力位置,“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選基金”持有4.18億份額,持股比例20.91%,居于首位。第二位的“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各保險產品)農行托管專戶1號”持有5%份額。
來自于平安人壽的個險分紅賬戶和平安健康險的傳統保險產品賬戶分別持有該基金1.5%、1.25%份額。此外,還有“中韓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平安基金中韓人壽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持有0.5%份額,位居第六大持有人。
摩根中證A50ETF的險資來源則更為廣泛。截至3月5日,前十名基金份額持有人中險資占據四席,“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持有基金分為7906.8萬份,占基金總份額比例3.97%。國華人壽的“分紅二號”賬戶持有4390萬份份額,占比2.2045%。太平洋人壽的個人萬能賬戶,則持有該基金0.88%份額,位列第四位。此外,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持有0.705%基金份額,居于第十。
“險資增配權益資產,背后是對資本市場的看好”,業內人士評價道。
作為周期長、體量大的長線資金,險資入市尋機吸引了市場目光。在業內看來,目前A股市場正處于估值低位,在基本面復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核心資產有望迎來配置良機。
平安中證A50ETF基金經理錢晶表示,隨著國內經濟周期見底企穩,A股大盤風格龍頭資產盈利優勢有望凸顯。同時,近期市場信心正不斷增強,投資者有望通過布局A股核心資產,把握2024年新一輪的盈利和估值雙提升機遇。
而對于具有配置需求的險資而言,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修復,固收市場利率整體震蕩下行等影響下,權益市場存在不少投資機會。尤其在目前現有投資收益率假設(普遍為5%)下,華創證券研究員徐康提出,長期利率持續下行+非標“資產荒”為投資端帶來壓力,險資亟需通過權益手段增厚投資收益。
仍有險資入市在路上
今年2月,證監會明確提出,將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
除積極布局中證A50外,由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分別出資250億元設立的鴻鵠私募投資基金,同樣被市場聚焦。據公開信息,該基金存續期限為10年,投資范圍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和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投資標的將聚焦于具有較大市值、流動性好及較高市場影響力的優質上市公司。據悉,鴻鵠基金已在3月1日完成備案,入市在即。
“鴻鵠基金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監管自上而下引導險資發揮在投資領域的領頭羊效應的結果,是險資長期入市試點的良好探索,其后續的運作或都將作為典范,對提升保險資金使用效率、穩定資本市場有著相當的積極意義。”華寶證券評價道。
險資排隊入市,為資本市場注入活力,有利于增強市場穩定性。但業內也提醒指出,險資長期入市與權益市場長牛是共榮共生且互為前提,險資需要在償付能力充足率、投資收益目標和資產負債匹配的財務目標三者間尋求平衡。
東吳證券提出,險企應以負債為驅動,以償付能力為核心指標,致力于創造穿越宏觀經濟周期的穩定的投資收益,以滿足負債需求,并且要嚴格且有紀律地執行戰術資產配置,積累優質資產以應對當下配置型的優質資產荒環境。(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