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護險南京試點探訪
家住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圣阿姨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手腳嚴重變形,關節不能彎曲,長期臥床不起,經專業評估后,確認屬于重度失能人群。圣女士的丈夫已經去世,兒子在外地上班,妹妹圣巧玲承擔起了照護重擔。
“一邊要照顧姐姐,一邊要忙著帶孫子,時常感到分身乏術。”圣巧玲說。當地社區網格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推薦圣巧玲到中國人壽長期護理保險業務處理中心為姐姐申請長期護理保險評估。2020年1月,圣阿姨開始享受長期護理上門服務。“護理人員每隔一天上門服務1小時,他們像親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姐姐,現在姐姐的褥瘡沒有了,也不便秘了。”
像圣阿姨這樣失能老人,在我國超過4000萬人。圣巧玲感慨,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大大緩解了她和姐姐的生活壓力。
服務有“溫度”
打開“我的南京”APP,首頁就能找到“失能保險”,隨后就可以進入相關界面進行信息填寫和申報。
據南京市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負責人介紹,南京失能人員照護保險資金由三部分組成:政府財政、醫保基金、個人籌措。60周歲以上每人每年籌資100元,其中個人承擔40元;60周歲以下每人每年籌資60元,其中個人承擔20元;財政全額補助人員個人不出資。一旦發生重度失能,申請評估通過后,就能享受到專業的照護服務。截至2023年5月底,南京累計有4.2萬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2.7萬人正在享受待遇,基金支出6.75億元。
失能人員除了可以選擇居家護理外,還可以選擇入住定點機構,接受照護服務,由長護險基金支付部分費用,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南京江北新區安平護理院,93歲高齡的余老先生患有帕金森和阿爾茲海默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2023年5月19日,余老先生住進護理院并得到專業護理。
余老先生的兒子給《金融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在家請保姆24小時護理,每月費用6800元。按照南京地區長護險待遇標準,入住機構享受機構照護,自費5000元,負擔比原先有所減少。“護理人員的照料很專業,護理院的飲食搭配營養也均衡,我感到非常放心,隔三五天來探望一次老人。”余老先生的兒子說。
落實有“力度”
人手緊缺、經濟壓力增大、生活質量下降……許多失能人員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由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得到了有效解決。其中,商業保險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自2016年開始全面深度參與江蘇省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各級機構積極利用多種形式推廣長護險政策。比如,開展主題宣傳月加強公益宣傳、開設專項窗口進行業務受理、聯動社區主動向失能家庭推介;同時,對照護機構熱情幫扶、嚴格監管,推動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健康發展。
在中國人壽壽險泰州分公司長期護理保險業務處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相關標準如數家珍: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失能滿6個月以上可以提出申請,然后,由專業機構對失能等級進行評估,重度失能者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政策。根據照護服務的類型不同,“補貼”各不相同:選擇入住長護險定點醫療機構的,長護險基金每人每天按80元的標準支付給醫療機構,同時,醫保基金每人每天按20元的標準給予醫療補助;選擇入住長護險定點養老服務機構、殘疾人托養機構的,長護險基金按每人每天60元的標準支付給服務機構;選擇居家接受定點照護機構提供上門照護服務的,由長護險基金按每人每天40元的標準支付給定點照護機構。
“2019年,泰州市建立組織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至2022年9月實現了全市覆蓋。試點三年多來,已有19851人享受長護險保障待遇,減輕群眾負擔2.08億元。”據泰州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泰州市民選擇居家接受上門照護服務數量最多。擁有長期護理保險補助后,不少老人住進了專業化養老護理機構,能夠更體面、更舒適地安享晚年。
延續有“深度”
日前,南京市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攜手中國人壽壽險南京市分公司舉辦了“照護進社區真情入人心”江北新區失能保險宣傳月啟動儀式暨首屆失能保險護理技能大賽頒獎儀式。
作為進一步落實南京市醫保局關于2023年失能保險“鞏固提升年”工作規劃的重要舉措,該活動通過舉辦護理技能大賽的方式,組織各定點服務機構通過以賽促學,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
“每個護理員在上崗前都會參加公司專業的護理培訓,我在工作中接觸了很多失能人員家庭,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難處。”上門照護機構的護理員鄭大姐說,自己平時會給失能人員做日常護理、康復鍛煉、心理疏導等服務,看到失能人員在自己的照護下身心慢慢好轉,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非常有價值。
《金融時報》記者在多地調研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了解到,隨著享受照護服務的老人數量越來越多,養老服務產業體系也得到全方位發展,養老服務照護機構數量明顯增加。數據顯示,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南京地區養老服務照護機構數量由原先的160家發展到如今的520余家,從業人員由原先的5000余人發展至如今的近1萬人;泰州地區培育照護機構146家,提供照護就業崗位近1000個,解決了眾多40歲至60歲人員的就業需求。
除了專業照護機構和照護人員的增加,照護人員的專業水平也在提升。一家養老服務照護機構負責人表示,除了中國人壽等商業保險機構的日常檢查以及政府部門的有力監管之外,自身也會進行定期總結,結合長護險服務細項確保服務落實到位。
作為最早響應國家政策、參與制度試點的商業保險公司之一,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積極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江蘇落地生根。“公司主承辦項目年度賠付支出3.6億元,其中65歲以上老人給付金額超3億元,占比達到83%;全年享受待遇人員3.6萬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3.1萬人。”中國人壽壽險江蘇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積極踐行央企責任擔當,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繼續當好民生福祉的守護者、照護機構的監督者、公共服務的保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