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居民赴港投保金額上升
時間:
小采
保險
日前,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初步透露,2023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個人人壽保險新造保單保費約為590億港元,超越2019年水平,僅次于2016年727億港元的歷史高峰。分析人士表示,香港保險具有資金投資范圍廣、產品定價利率高、保單設計較為靈活等優勢,但投資者也需要考慮赴港交通和換匯成本以及后期匯率變動風險。此外,投資者還需要防范后續可能面臨的理賠爭議。儲蓄型保單占比上升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的暴漲主要來自一二季度的數據帶動,三四季度數據有所回落。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新單保費122億元,按季環比跌19%,第三季度內地訪客新單保費環比下跌32.9%。從保險品種來看,與以往保障型保險占60%、儲蓄型保險占40%的情況不同,2023年內地訪客購買的保單中,儲蓄型及保障型分占60%及40%。業內人士認為,香港保險受到歡迎具有多種原因。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分析稱,一方面,香港保單具有較高的投資收益,香港的分紅儲蓄險產品支持多元幣種轉換,同時還支持保單分拆功能,滿足財富傳承需求;另一方面,香港保單的保費定價也具備優勢,而且全球服務網點眾多,方便消費者全球理賠。保單的靈活性和保險公司優惠活動也是重要因素。一位香港保險經紀人莉莉表示,不少香港保險產品還能提供紅利鎖定和解鎖功能,支持無限次更改被保險人,實現財富傳承。“今年業內都預計美聯儲將開始降息,也會影響香港保險。現在不少公司都有首年優惠活動。”莉莉說。防范相關風險不過,購買香港保單也涉及交通、換匯、面簽等問題。從投資角度來看,購買香港保險并非適合所有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投保需親自赴港。而且香港保險奉行的是‘嚴進寬出’政策,健康告知和核保嚴格,遵循無限告知原則。”楊帆從法律層面進行提示。楊帆介紹,如果與保險公司產生了理賠爭議,訴訟成本高,香港保險適用的是香港法律,與內地不同;另外還需注意匯率風險,以及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分紅收益不確定等風險。招商銀行一位資深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內地購買香港保單的不少客戶是考慮到留學、海外置業等因素,對于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考慮到外匯、服務便捷性等因素,購買香港保險可能并非合適。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云正認為,去年內地訪客的新造保費數據,反映了他們將近年累積的保險需求釋放出來,但將這一數字按4年攤分,每年僅100多億港元的新造保費,并非井噴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