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險企1月份保費收入變化有喜有憂財險實現“開門紅”人身險同比下降
保險業“開門紅”的愿望部分落空了。截至2月21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今年1月份保費收入(原保險保費,下同)全部亮相。整體來看,五大險企共取得保費收入5505.9億元,同比下降2.58%。不過,財產險業務實現了“開門紅”,人身險業務同比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上半年,人身險保費增長仍然面臨較多壓制因素,但也存在結構性機會,預期全年復蘇整體節奏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財產險保費增速則會繼續保持穩健,但也面臨車均保費下降等挑戰。
人身險保費收入“一升四降”
1月份,是人身險公司每年“開門紅”工作最重要的時點,險企在此期間取得的業績也備受行業關注。
從A股五大上市險企來看,1月份,中國人壽取得保費收入約2066億元,同比增長2.2%;中國平安取得保費收入1377.5億元,同比下降1.4%;中國人保取得保費收入約1060.3億元,同比下降5.5%;中國太保取得保費收入703.2億元,同比下降7.5%;新華保險取得保費收入298.9億元,同比下降15%。
五大上市險企中,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是集團上市,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只經營人身險業務。上市險企1月份保費同比下降,主要受人身險業務的拖累。具體來看,1月份五大上市險企的人身險保費收入共取得4123.6億元,同比下降4.6%,其中僅中國人壽的保費同比上漲,其余4家同比下降。而財險保費收入方面,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的財險公司(分別為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則全部實現同比上升。
對1月份人身險保費整體承壓,東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銀保渠道實行“報行合一”,且險企不得大幅提前預收保費,受此影響,新單保費明顯下滑。
據了解,多家銀行的開門紅產品嚴格于今年1月份起售,往年預收保費的現象不再,且多家銀行在去年12月下旬仍未確定產品信息,銀行網點無產品可賣。部分上市險企主動調整策略,全年計劃相對平穩,與2023年年初高舉高打的策略明顯不同。
其次,近年來保險新單期繳保費仍然持續承壓,部分上市險企續期保費增速承壓,拖累總保費增長。
結構性機會將促進復蘇
展望今年上半年人身險行業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認為,挑戰不小,但也存在結構性機會,保費短期同比下降不影響行業的整體復蘇。
在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看來,上半年人身險行業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為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資本補充的壓力仍在增加;二是資本市場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或給險企的盈利能力和資本水平帶來壓力;三是行業在“報行合一”等監管背景下需尋求規范發展的新模式。
不過,周瑾表示,中國仍是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人身保險市場,隨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工作部署逐步落實,金融監管推進防風險、強監管和促發展的具體舉措施行,行業在經歷陣痛后會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葛玉翔認為,上半年行業的壓力主要來自新產品下客戶需求端的釋放。同時,各渠道“報行合一”的監管要求落地對供給側提出挑戰,機會則來自潛在的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尤其是考慮到2月份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超預期大幅下調后,也打開了保險產品負債下行的空間。
同時,從不同渠道看,上市險企“開門紅”期間個險表現平穩,新單和價值增速比較穩定。2月份或受春節錯位的影響而有所承壓,但全年復蘇節奏并不受影響。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原副主任朱俊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人身險存在結構性機會,但增速將趨緩。居民在資產配置時對保值和避險的需求提升,保險能提供確定性的保障,且通過與萬能險賬戶結合以及開發分紅險,把固定保障和浮動收益結合,具有一定優勢;同時,部分家庭財富配置把部分短期儲蓄轉化為長期保險資產,這為人身險市場發展帶來結構性機會。但由于去年人身險保費收入基數高,2024年整體增速將趨緩,上半年更可能出現負增長。
太保產險增速居首
從上市險企財險業務來看,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1月份保費全部實現正增長。整體平穩,太保產險增速居首。
具體來看,1月份,太保產險取得保費收入253.93億元,同比增長8.9%;人保財險取得保費收入628.28億元,同比增長2.7%;平安產險取得保費收入324.3億元,同比增長1.1%。
葛玉翔認為,財產險整體發展平穩,主要得益于財險本身保費收入增速釋放較為平穩。其中,車險為剛需,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但車均保費仍面臨一定壓力;非車險有季節性特征,年初往往是政策性業務確認保費的窗口。
在朱俊生看來,預計財產保險將保持平穩增長。一方面,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保持穩定增長,車險是剛需,在車險綜合改革的壓力釋放后,有利于維持保費穩定增長。同時,近年來,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快速增長,推動新能源車保險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財產險公司持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非車險業務占比持續提升,成為財產險業務重要支柱。未來,財險業務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非車險業務有望持續增長。車險和非車險業務雙輪驅動,將推動2024年財產險業務繼續維持平穩增長。不過,由于競爭加劇,車險市場面臨綜合成本率提高的壓力,非車險市場則面臨業務獲取成本高的壓力,險企須提升經營效率,進一步優化費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