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賦能科技前景可期
最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印發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科技保險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推廣等科技活動以及科技活動主體,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經濟行為的統稱。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發展科技保險正是推動保險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高質量風險保障的重要發力點。
與其他的財產保險品種不同的是,科技保險既可以賦能科技創新,為科技企業提供風險分擔和資金支持,又可以助力科技發展,為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保障。近年來,科技保險在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城市已經取得了突出成果。例如,2023年上海財險業共為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保單數量超過40萬件,提供風險保障3.1萬億元,為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過5300億元。科技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中,可能遇到財產損失、利潤損失或知識產權損失等各種風險,如何根據不同企業的生命周期和業務特點,提供多層次、多角度的風險保障,以及特色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是科技保險產品重要的創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技術的研發和演進尤為重要。技術因素中的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等又是重中之重。比如,科技企業往往希望通過保險機制分散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被搶注、侵權的風險。但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如何科學評估定價,財險公司怎樣通過再保險合約轉移風險等,都是科技保險在產品設計和精算定價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此外,大量的科技企業都是小微企業,屬于輕資產模式。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可以探索形成聯動機制,各負其責、風險共擔,推動小微企業成長壯大,進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從科技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設計來看,財險公司正是要從“服務科技活動全流程”及“服務科技活動主體”兩個維度,建立負債端科技保險統計框架及科技保險數據報送機制。對財險公司來說,短期來看,需要積極對接科技企業的保險需求;長期來看,則需要提升科技保險業務經營服務能力,建立科技保險業務發展戰略,加強科技保險專業培訓和人才儲備,才能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