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月總保費收入2.52萬億同比增長5.3%供需兩旺下壽險增速有望更優
財聯社12月16日訊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個月保費數據悉數出爐。數據顯示,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原保費收入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33%。
具體來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6146億元、6132.26億元、7383.78億元、3987.34億元、1597.38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3.9%、7.3%、4.5%、7.5%、1.9%。
壽險方面,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5家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53萬億元,同比14.85%;財險方面,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3家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9211.04億元,同比增6.01%。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壽險來看,盡管全年實現不錯的原保費增長幾乎已成定局,但由于今年股市、債市表現不佳,行業利差損風險在累積,應給予特別關注。
在周瑾看來,放慢保費增速,調整產品結構,嚴控業務品質,優化資產配置,比關注規模增長更為重要。而從財險市場來看,相較去年而言,由于疫情因素導致的低賠付水平在今年恢復正常,行業需要重點關注業務品質和綜合成本率的變化。
一直以來,上市險企人身險業務在壽險保費中業務占比較高,透過前11個月的保費收入,即可大致窺見全年壽險業的增長概貌。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前11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旗下人身險業務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85%。
具體來看,前11個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6146億元、4339.49億元、2239.77億元、1597.38億元、972.67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3.9%、6.8%、4.4%、1.9%、9.7%。
從單月表現來看,與10月保費清一色下滑不同,5家公司11月保費收入呈現“兩升三降”的分化格局。
其中,平安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250.67億元,同比增長2.94%;人保壽險實現原保費收入27.41億元,同比增長2.77%,超出市場預期。
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11月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167億元、94.48億元、67.1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8%、-19.01%、-13.46%,仍顯承壓。
周瑾分析,受惠于市場對長期利率下行的預期,以及行業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前的銷售力度,壽險銷售在上半年表現強勁,但也同時透支了市場的購買需求。
隨著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調降、“報行合一”落地推行,以及居民財富增長預期變化,壽險銷售在下半年表現出一定的頹勢,盡管全年實現不錯的原保費增長幾乎已是定局。但由于今年股市、債市表現不佳,行業投資收益率有所下降,險企應特別關注利差損風險。
在周瑾看來,放慢保費增速,調整產品結構,嚴控業務品質,優化資產配置,比關注規模增長更為重要。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在降息周期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切換系短期影響,3%預定利率的壽險產品在大財富管理市場中依然具備競爭力,保險業在經歷預定利率切換的短期震蕩后有望重拾上升軌道。
此外,負債端“報行合一”將有助人身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率提升。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平安個人壽險代理人數量為36萬,人均產能極大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人均NBV同比增長94.4%。
財險老三家前11個月保費增速顯分化,太保產險同比增長11.8%領銜
2023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3家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9211.04億元,同比增長6.01%。
具體來看,前1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727億元、2736.47億元、1747.57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6.8%、1.4%、11.8%,分化明顯。
從11月單月來看,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28.93億元、242.51億元、137.58億元,分別同比微增1.1%、0.26%、12.1%。
據悉,自8月以來,人保財險車險業務保持較高增速,而非車險增速階段性承壓。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車險增速為5.4%,非車險增速為-9.8%。
國聯證券研報分析,在車市促銷力度持續增大的推動下,新車銷量實現高增,進而支撐車險保費增長。
從非車險來看,人保財險前11個月企財險、貨運險延續正增態勢,意健險、農險、責任險的保費增速有所承壓。其中,意健險由于項目招標節奏與去年同期不一致導致政府類業務增速下滑、新舊產品切換影響意外險需求;農險主要由于公司主動壓降效益不佳的商業性農險;責任險承壓則主要由于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所致。
周瑾表示,隨著年內經濟與社會活動恢復正常,財險業也逐步回歸到正常狀態。同時,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在加劇,上市財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在逐步上升,尤其體現在具有很強規模和品牌效應的車險領域,從而導致上市險企車險保費的增速可觀。
但較去年而言,由于疫情因素導致的低賠付水平也恢復正常,行業需要重點關注業務品質和綜合成本率的變化。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政策暖風推動股市向好和經濟改善預期漸強,資產端情緒提振有望進一步驅動板塊股價表現,當前保險板塊估值和持倉均處低位。同時,監管一系列政策調整對價值率的影響整體偏正面,有利于促進行業長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