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3%
北京12月18日訊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1月至11月保費收入(指原保險保費收入,下同)揭曉。截至11月末,五大上市險企今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5246.76億元,同比增長5.3%。
從公司保費收入情況來看,今年前11個月,五家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均實現正增長,但增速相較于前10個月保費收入有所放緩,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146億元、6132.26億元、7383.78億元、3987.34億元和1597.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7.3%、4.5%、7.5%和1.9%,較之前10個月保費增速分別放緩0.2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
截至11月末,受預定利率切換和銀保渠道“報行合一”嚴監管的持續影響,壽險行業累計保費增速進一步放緩。其中,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6146億元、972.67億元、4339.49億元、2239.77億元和1597.3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9%、9.7%、6.8%、4.4%和1.9%。
值得一提的是,人身險單月保費增速整體有所回暖,10月份五家險企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全部下降,而11月份呈現“兩升三降”格局。11月,人保壽險、平安人壽保費收入同比正增長,增幅分別為2.8%、2.9%;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同比負增長,降幅分別為1.2%、19.0%和12.2%。
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認為,當前仍處于預定利率調整后業務消化期,業務數據仍在深度調整中,11月銀保“報行合一”負面影響稍減,原保費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信達證券非銀分析師王舫朝表示,保險產品具有的“儲蓄”+“保障”等屬性在當前金融環境下仍具有吸引力,從同類競品來看,近期理財公司密集下調理財產品業績基準,銀行掛牌利率頻現下調,3.0%預定利率的產品需求仍有望持續釋放,且2023年年初保費基數對于2024年開門紅壓力有限,各大險企壽險保費表現有望逐步回暖。
財產險業務方面,今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727億元,同比增長6.8%;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736.47億元,同比增長1.4%;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747.57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位居3家公司之首。財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判斷,人保、平安低增長主要受非車險拖累。
中國人保還公布了具體險種的細分保費收入。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人保財險車險保費增速為5.5%,非車險增速為8.3%。財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團隊認為,大型險企車險增速及綜合成本率有望繼續向好;展望2024年,預計隨著業務結構調整影響邊際減弱,人保財險非車險保費有望在低基數下實現雙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