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適時優化調整金融監管體制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深化亞洲金融合作”論壇上表示,應繼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更好發揮IMF作為全球金融安全網核心的作用。他還表示,金融監管是金融安全網的“第一道防線”,中國根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變化,適時優化調整金融監管體制。
發揮雙邊貨幣互換積極作用
對于加強亞洲金融安全網,潘功勝說,從全球的層面,應繼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更好發揮IMF作為全球金融安全網核心的作用。
“亞洲國家應合作推動IMF份額改革,盡快實現份額占比調整。”潘功勝說,為更好反映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地位,特別是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亞洲國家可推動各方盡快就新的份額公式達成共識,為實現份額占比調整奠定基礎,確保基金組織是基于規則的、真正踐行多邊主義的機構。
區域層面,穩步提高清邁倡議有效性,進一步體現本地區特色。潘功勝表示,首先,堅持以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為宗旨完善清邁倡議。自2000年創立以來,清邁倡議不斷改革升級,在資金規模、救助工具和區域經濟監測上持續進步,是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中堅力量。各方應繼續聚焦金融穩定目標,進一步優化清邁倡議的功能,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其次,清邁倡議應充分體現國際貨幣體系的新變化和本地區的特色。清邁倡議于2021年在美元貸款的基礎上引入了本幣出資條款,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選擇。各方正在討論引入可自由使用貨幣的具體方式。這將進一步增強清邁倡議的地區特色,更好服務于本地區實際,充分挖掘使用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潛力,提升出資的靈活性和可獲得性。此外,可探討清邁倡議資本實繳和成立法律實體的可行方案。
雙邊層面,繼續發揮雙邊貨幣互換的積極作用。潘功勝表示,雙邊的貨幣互換是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雙邊貨幣互換既可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又是全球金融安全網有益的補充。中國人民銀行目前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總規模逾4萬億元人民幣,有效促進了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國人民銀行愿與亞洲各經濟體繼續深化貨幣合作,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為維護區域金融穩定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