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國銀行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中國網財經4月2日訊今日,中國銀行召開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攜該行高管層出席,就2023年經營業績、信貸業務的發展策略、數字化轉型成果以及規劃等市場關切問題進行了具體回應。
“中央經濟工作會后,‘五篇大文章’是中國所有金融機構共同遵循的方向。社會的預期將逐步改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國內需求有效擴大,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這都為銀行業穩健發展提供了好的基礎。”劉金在發布會上表示,展望2024年,中國銀行將繼續全面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能力和專業水平,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不斷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
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銀行資產總額32.4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5%。其中,境內人民幣貸款新增2.28萬億元,增速16.00%,境內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余額平均占比達到74.14%;負債總額29.6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70%。其中,境內人民幣存款新增2.40萬億元,增速15.41%。
2023年,中國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241.38億元,同比增長6.42%。其中,凈利息收入、手續費凈收入保持增長。實現稅后利潤2463.71億元,增長4.07%。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凈息差為1.59%,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0.80%,凈資產收益率(ROE)10.12%,成本收入比(中國內地監管口徑)28.50%。
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3年,中國銀行貸款業務實現‘量增、面擴、結構優’。”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表示,該行境內人民幣貸款連續25個月實現同比多增,全年累計增幅和同比多增量均保持同業領先,境內外幣貸款增速遠高于全社會平均水平,特色優勢更加凸顯,授信業務客戶基礎穩步擴大。普惠、民營、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客群和領域貸款增速均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展望2024年,林景臻指出,中國銀行將切實服務實體經濟,著力提高貸款投放質效,促進平穩均衡投放。一是從整體上看,預計全年境內人民幣貸款將保持平穩增長,其中公司類貸款仍然會保持較高的新增占比。同時,中國銀行將著力提升消費貸款的增長貢獻,積極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融資需求,助力拓展新型消費場景,有效支持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此外,中國銀行還將進一步發揮全球化、綜合化優勢,積極服務外貿外資客戶,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鞏固境內外幣貸款領先優勢,在金融對外開放、建設金融強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是從結構上看,中國銀行將進一步優化新增貸款投向,加大對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普惠養老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目前,我行對上述重點業務都單列了信貸增長計劃,確保資源精準支持、科學配套。同時,我行將更加關注低效信貸資源的盤活,通過到期貸款回收、不良核銷等方式,推動低效信貸資產市場化出清,騰挪存量信貸規模,進而優選資金使用效率高、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客戶、行業,優化新發放貸款投向,提高信貸資源使用效率,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支撐。”林景臻稱。
三是從區域上看,經濟大省大市客戶集中、項目多,仍然是信貸增長的主力。中國銀行在加大重點地區信貸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將積極助力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實施,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中東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
四是從行業上看,中國銀行將進一步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是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消費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做好科技金融服務;二是支持產業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圍繞環保節能、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發、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型風電和光伏基地建設等領域優化金融服務,做好綠色金融服務;三是優化鄉村振興和“三農”領域金融服務,做好普惠金融服務;四是把握養老、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民生消費發展機遇,做好養老金融服務;五是支持傳統制造業技術升級和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做好數字經濟金融服務;六是圍繞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信貸投放,推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當前,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了各界共識。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就該行在數字化領域的已有成果進行了回應。
孟茜表示,2023年,中國銀行扎實踐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認真落實《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深化“業數技”融合,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進程。截至2023年底,中國銀行集團科技條線員工數量達到1.45萬余人,同比增長9.18%;全年科技投入223.97億元,同比增長3.97%。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一是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中國銀行新建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今年可先行提供3萬余臺服務器裝機能力,這將有力支撐集團技術架構轉型。集團信息科技的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業務服務可用率居同業前列。信息科技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系統服務、業務服務可用率居同業前列。“綠洲工程”企業級架構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借記卡、信用卡等基礎金融產品的架構重塑和服務升級。建設“中行一表通”平臺,進一步夯實數據基礎,持續豐富“數據縱橫”平臺相關功能,直觀展示數據分析結果,全行用戶超24萬人,覆蓋集團80%以上機構。另外,在精準營銷、反洗錢、反欺詐等領域打造一系列數據分析應用,為更好的提高對客服務水平提供支持,充分發揮數字資產價值。
二是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主動服務國家外交經貿大局。中國銀行全球統一支付平臺支持50多種貨幣清算,直連本地清算系統數量位居同業前列。2023年,發布境外個人手機銀行新版本6.0,為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中行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提高了中行在當地市場的線上服務能力。“中銀e企贏”平臺累計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近5萬家企業提供“融資+融智”的跨境撮合綜合服務,助力達成合作意向近4千項。
三是加快金融科技創新。2023年5項科技研發成果獲得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其中企業級技術平臺項目榮獲一等獎。手機銀行功能體驗持續提升,獲得多項市場優秀評價。結合計算機視覺和邊緣計算技術,嵌入自研算法對視頻流進行分析識別,對重要場所的“人”“物”“行為”進行數字化感知和刻畫,提高了非現場監控和內控合規管理的質效。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客戶體驗、風險控制、智能輔助編程等領域積極探索應用。
以數字化賦能業務高質量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對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下階段,中國銀行將繼續著力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扎實落實集團戰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數字化賦能業務的高質量發展。”孟茜稱。
一是深耕數據和科技基礎建設。全面推進“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助力提質增效降本。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技術架構轉型和人才培養。通過科技體系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改革,不斷提高科技產出效能,筑牢網絡安全和生產安全的防線。
二是著力構建數字化運營和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快客戶體驗管理、智能風控、反欺詐等系統建設,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三是推進業務經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基礎支撐作用,提高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業務數字化服務質效。積極服務產業數字化和公共服務數字化,做深、做透代發薪、境外來華人士等場景,構建開放金融生態。
四是鞏固全球化優勢及綜合化特色。為集團全球化、綜合化提供科技支持,推動跨境業務數字化轉型,通過強化集團境內外聯動、行司聯動,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