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世界冠軍柴云龍走進新網銀行直播間,一張一弛展示武學魅力
文/許小青金明正
從14歲拿過太極拳國際比賽的冠軍,到向北大學子傳授武學真諦的太極拳老師,柴云龍一步一個腳印。以武育人,以武強身,是柴云龍走上講壇的目標。將傳統武術的美感和哲理傳遞給新一代的青年,則是柴云龍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近日,太極拳世界冠軍柴云龍走進新網銀行SportsTalk直播間,分享他的武學理念和太極拳技巧。
從世界冠軍到三尺講臺
出生于太極發源地焦作的柴云龍,自小便與武術結緣。在新網銀行直播間里,據他自己回憶,在自己兒時,公園、廣場各處都是練太極拳的人。后來柴云龍看了電影《少林寺》,于是對武術的癡迷開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種子。武術套路的千變萬化、武學真諦的高深莫測都指引著年幼的柴云龍踏入研修太極拳的道路。
2000年,年僅14歲的柴云龍參加了在家鄉焦作舉辦的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比賽,并勇奪兩塊金牌。此時的他已經擁有了國際武術賽場的冠軍名次,開始逐步在武林中嶄露頭角。在2013年退役之前,柴云龍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共收獲28塊金牌。
在這些金牌之中,最讓他記憶猶新的一塊金牌當屬2012年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金牌。當時,柴云龍已經身處職業生涯末期,傷病也逐漸找上門來。在新網銀行直播間里,“膝關節傷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我打了一場賽事的時候,膝關節都是打著繃帶。”柴云龍回憶起往昔的傷病時,依然心有余悸。
在柴云龍動身去參加全國大運會的前兩天,因為膝關節的傷痛,他依然處于臥床休養的狀態。但等他到了賽場上,卻咬著牙用飽滿的狀態完成了所有的技術動作。獲得金牌后,柴云龍自感身體已經無法適應職業比賽的強度,于是已經代表母校北體大奪得首金的柴云龍選擇功成身退,宣告退役。
退役后的柴云龍在中華女子學院,擔任教師兼團委副書記。2020年,柴云龍前往北大任教,為北大學子們教授太極拳必修課。
談到自己職業選擇時,柴云龍坦言自己曾在職業生涯早期有過一陣迷茫期,那時梯隊里人員更迭較快,而自己的教練們的職業規劃也是可以一眼望到頭的。少年時期的柴云龍一直想將武術發揚光大,但那時的他受制于認知和知識體系還未建構完成,只能“紙上談兵”。“當我上了大學以后,認知和局面就逐漸打開了。這個項目的功能性非常強,內涵非常深,這個項目的前景非常遠。”于是,柴云龍堅定了要通過從事教職傳播武術的夢想。
提到自己的出發點時,柴云龍直言不諱:“我就想去改變現在年輕人這個心態認知,讓他們不要再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的專屬。”柴云龍認為,自己走上講臺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將自己畢生所學傳給青年人,二是接觸更多年輕人,了解年輕一代的思想動態。
在北大的從教歲月
自從明末清初形成太極拳的雛形以來,太極拳這項傳統武術已經有近400年的悠久歷史。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申遺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并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遺的成功,極大激勵了以柴云龍為代表的太極拳傳人,身處北大講臺的柴云龍,也在工作中思索新方法、新思路,將武術的火種傳播給自己的學生們。
在新網銀行直播間里,柴云龍提到,北大的太極拳必修課已經有30余年的歷史。北京大學自建校之初就提倡體育文化建設,在北大,男生的必修課是打太極拳,女生必修課則是健美操。面對成千上萬的北大學子,柴云龍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論。
柴云龍認為,當太極拳老師除了要有老師的心態更要有服務于學生的姿態。據柴云龍介紹,他的前幾節課程都是循序漸進的,第一節課他會先用服務員的心態讓學生滿意于自己的態度,第二節課他會向學生講述太極拳的內涵,并告訴學生在進行不同運動之前,應該如何做熱身運動和如何在傷病后進行康復運動。采用漸進式的教育,讓學生們逐步對太極產生興趣,是柴云龍的教育技巧。
在現代社會中,大眾所接觸的體育運動幾乎都是西方體育。而作為國粹的東方武術是自有體系的本土運動,而且也和吐納術、中醫理論等都融于一體。提到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時,柴云龍說到:“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以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怡養性情、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等多功能為一體。”
在施教過程中,柴云龍也不忘記向北大學子們講述太極拳的文化內涵。以武術的“武”字為例,將其拆開就是“止戈為武”。在他看來,武術的內涵就是制止暴力。
在“因材施教”方面,柴云龍也頗有心得。他發現,學生們會對不同的課程內容感興趣。針對一些對防身技巧感興趣的學生,柴云龍就向他們著重傳授各類擒拿術。而對于一些經常熬夜身體較弱的學生,柴云龍會讓他們了解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作用。之前,有一次柴云龍提到太極拳動作對于靜脈曲張的緩解作用后,有一位家里有血栓病人的學生就在下課后請教他如何用運動幫助家人進行康復鍛煉。
在課堂上,柴云龍揮灑汗水。他認為,給北大學子傳授太極拳并不是為了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成為這項傳統武術的傳承人,而是為了能讓學生們接觸到太極拳。如果有學生喜愛太極并且愿意終身練習,自己就是把火種在新一代的青年人的身上傳承下去了。
健身的目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項目
在如今的柴云龍看來,太極拳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武術,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太極拳給人類帶來的價值不僅僅是養生健身,它是對于一個周身的調節。比如說老年人,他從事鍛煉之后會發現下肢有力了,上樓梯有勁了,還發現睡眠質量更好了,睡眠障礙等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太極拳的世界里,非常注重意氣、形、神之間的結合。在動作體現上就是手到、眼到的高度協調一致。柴云龍認為,太極拳練到深層次時是十分內化的。
在新網銀行直播間里,柴云龍展示了太極拳的獨有動作技巧。在柴云龍“傳藝”的過程中,他向直播間的觀眾傳授了太極拳特有的呼吸技巧:“太極拳的呼吸非常講究,兩唇輕閉,舌頂上顎,主要采用的是鼻腔俯視呼吸。吸氣的時候胸腔不變化,腹部是充盈的。”他介紹,通過太極拳的呼吸技巧,可以顯著增加人的血氧飽和度,讓人精神起來。
如今的時代,正處于全民健身、全民運動的大背景下。在這股熱潮中,太極拳也以輕柔舒展的動作贏得了許多健身愛好者的喜愛。針對全民健身,這位曾經的“武林高手”也給大家留下了許多中肯的建議。
柴云龍認為,全民健身最主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如果是需要釋放壓力的年輕人,30米跑可能更加適宜。而上了歲數的運動者則更適合低烈度的長時間有氧訓練。同時,柴云龍還多次強調循序漸進的重要性:“需要有一個遞增的過程,由低強度過渡到高強度,先由低負荷過渡到高負荷。”
太極拳與育兒經
在培養太極拳的下一代方面,柴云龍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塑造人格優先,順其自然發展。
作為習武之人,柴云龍強調做藝先做人、習武先習德的重要性。對于心智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學員來說,先要給學員們傳授文化內涵,給他們的心里種下中華武術之美。這些種子,會在隨著他們的成長而逐漸發芽,其次是向學員們灌輸禮儀和德行方面的教育,三是告知他們尊師重道在傳統武術的重要性,最后才是育體和傳授武藝。
對于孩子在進步方面比較緩慢的問題,在新網銀行直播間里,柴云龍用花朵進行了生動的比喻:“每一個季節的花開的時機不一樣,春季你沒開,不要著急,不要慌,沉下心。也許你就是冬天里的梅花。”在孩子壓力大的時候,柴云龍勸誡家長們應該更多去共情而不是施壓。當別人不理解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理解。
對于家長朋友的急躁心態,柴云龍也給出了很好的寬慰:“給孩子普遍性的培養,讓孩子健全人格,這個非常重要。不要想今天投入,明天就要產出。尤其是在思想上,要讓孩子有想法,敢于跟家長溝通和表達,并及時做出一些調整,在對的時候鼓勵他繼續往前去創新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