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實體經濟新年首次降準落地
2024年的第一次降準于今日落地,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這將為開年經濟起好步加油助力。
專家表示,降準作為傳統的重量級貨幣政策工具,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的加力,“真金白銀”激勵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投入,有助于促進經濟不斷恢復向好,從根本上提振市場信心,增強發展底氣。
有力彌補流動性缺口
2023年四季度以來,央行已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超額續做、新增抵押補充貸款(PSL)等方式投放流動性逾2萬億元,但據市場估算,春節前流動性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缺口。
近些年,每到春節前,央行都會綜合運用多種工具手段,向銀行體系補充流動性,降準是其中常用的一招。節前降準既能補足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又能利用節后回籠的現金繼續支持銀行信貸投放,具有“一箭雙雕”的效果。
今年春節前也不例外。業內人士認為,央行降準在今日正式落地,能夠滿足春節期間的流動性需求,有效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央行在今日實施降準,可有效填補春節前公眾取現帶來的資金缺口?!睆V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說。
大力支持經濟開好局
專家認為,降準有利于支持一季度經濟開好局。在內外部環境仍有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央行于年初降準0.5個百分點展現了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鞏固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度,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當前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房地產表現偏弱、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等壓力,此次降準進一步釋放穩增長信號,對提振經營主體信心、助力房地產市場企穩、激發實體經濟活力、穩定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降準幅度由0.25個百分點加倍至0.5個百分點,這一“重磅”舉措反映出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增大,有效保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挖掘國內需求,激發市場活力,持續改善宏觀經濟基本面。
降準還進一步表明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趨勢。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降準總量工具主要體現在逆周期政策的力度上。總量和結構性工具的發力,有望改善相關群體尤其是“三農”和民營小微企業關聯群體的就業和收入等,有利于擴大需求和改善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貨幣政策仍將適度發力
降準落地之后,2024年貨幣政策繼續適度發力仍值得期待。專家研判,央行將繼續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從總量、結構、價格三方面發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
降準之后降息可期。陳靂表示,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需要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加碼。“MLF利率、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或將下調,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也有望重啟。”他說。
穩增長,需政策協同發力。劉郁認為,應強化貨幣與房地產、就業、產業、消費等政策的多維度協同,增強政策合力,著力支持擴大內需,推動供需匹配,促進經濟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