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制造業PMI微降至50.4%產需兩端仍保持在擴張區間
記者繳翼飛北京報道
4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制造業繼續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位于擴張區間,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則處于收縮區間。
其中,生產端恢復繼續加快。4月份生產指數為52.9%,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為2023年4月份以來最高,制造業企業生產擴張有所加快。從行業看,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均位于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企業產能釋放較快。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指出,4月份新訂單穩中有增以及前期積壓訂單消化對企業生產有較好帶動,企業利潤持續增長也對企業生產意愿有所提振,在這些積極因素的支撐下,制造業企業生產活動加快上升,積壓訂單指數為45.6%,較上月下降2個百分點。盡管4月生產活動加快上升,但是企業原材料采購活動增速有所放緩,采購量指數為50.5%,較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導致原材料采購量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是前期采購備貨相對充分,加之原材料價格上升抑制采購需求。
從價格情況看,4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54%,較上月上升3.5個百分點。原材料價格上升疊加市場需求保持增長,對制造業產品銷售價格也有所支撐,出廠價格指數為49.1%,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
文韜表示,伴隨經濟恢復加快,企業成本壓力短期較快上升。4月份購進價格指數高于出廠價格指數近5個百分點,顯示原料端價格增速明顯高于產品端價格。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制造業企業比重為46%,較上月上升4.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購需求的下降也與需求變化相關。4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1.1%,雖然仍位于擴張區間,但比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外需也呈現類似情況,4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擴張。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指出,目前訂單類指數均有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仍接近60%,表明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受此影響,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有所下降。綜合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需求制約是主要威脅。
“如果不能盡快扭轉需求不足格局,則將會對企業銷售和生產帶來越來越大困難,進而會使企業預期不斷轉弱,生產不斷回落。要著力增強政府投資對內需的帶動作用,盡快改變需求不足狀態。”張立群說。
相較之下,新動能總體平穩較快增長。4月份裝備制造業PMI為51.3%,較上月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運行在54%和52%以上,顯示裝備制造業供需兩端均保持較好增長勢頭。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雖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但保持在較高水平,且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保持在56%和54%以上的高位。
文韜指出,4月份我國經濟運行中還有一個突出亮點,大、中、小企業都保持穩定運行態勢。尤其是小型企業PMI為50.3%,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顯示小型企業在經歷了連續11個月的50%以下運行后趨穩回升。大中小企業協同增長,經濟恢復的穩定性、均衡性有所提升。
展望后續走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采訪時指出,綜合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加之去年基數相對低,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但從指標看,國內經濟活動復蘇動能偏溫和,物價水平偏低,房地產市場低迷,部分行業企業面臨需求不足問題突出,部分企業在增加投資生產方面偏謹慎,以及海外需求前景不確定性等,國內經濟復蘇仍需要宏觀政策有力支持。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告訴,預計5月制造業PMI指數將在50.2%左右,有望連續三個月處于擴張區間。一方面,在全球電子行業周期上行帶動下,短期內全球制造業仍將保持景氣上行勢頭,外需將繼續對國內制造業景氣狀況有正面影響。國內方面,伴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面落地實施,以及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及“三大工程”全面推進影響下,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還會保持較快增長水平,這些都將對制造業供需兩端有一定拉動作用。不過,后期仍需密切關注房地產行業調整對整體制造業景氣水平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