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強國建設,怎么干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深刻內涵,深刻揭示了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要義,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董昀認為,我們要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在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只有不斷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各地區各部門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本領和才干,將黨中央有關金融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不斷推動金融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
樹立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就是要統籌兼顧、全盤考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來謀劃和部署工作,使各項工作緊緊圍繞大局來展開,始終服從和服務于大局,不斷增強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就是要堅持經濟金融共生共榮理念,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自覺將經濟和金融工作放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說到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立業之本。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意味著金融工作也要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高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質效,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
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
一是學習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把握經濟和金融關系,把握金融發展大勢,把握金融本質和規律。特別是要善于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理解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正確處理金融強國建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二是學習金融以及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系統把握經濟學、金融學基本原理,熟悉科技、法律、社會、會計、管理等學科基礎知識,善于理論聯系實際,自覺按照經濟發展規律、金融運行規律辦事,提高金融戰略、金融政策和金融活動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三是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國家發展的深層次動力,對金融發展的價值取向、行為邏輯和運行軌跡有著持久和深遠的影響。我們要弘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吸收借鑒現代金融文化、金融倫理和金融哲學中的精華,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筑牢文化根基。
各地區各部門在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過程中,要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的總要求,以此為行動指南推進金融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