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在數智亞太峰會上的致辭
2024年4月29日,由華為和東盟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數智亞太峰會在曼谷開幕,來自亞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合作伙伴、分析師參加,共同探討引領數智基礎設施,共建數智亞太。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視頻致辭
以下為致辭內容:
亞太地區不僅是全球最有活力、最具成長前景的地區之一,也是推進數字化進程、發展數字經濟的先行區和示范區。一路走來,華為很榮幸在客戶和伙伴的支持下深耕亞太,深度參與了亞太數字化的蝶變之路。
通信技術的每一次革新,都是人類聯接世界的一次突破。過去二十年,人類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上的前進速度,超出了預言者的描述。今天,遍布全球的4G/5G和光纖網絡等,讓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前所未有地聯接在一起,讓地處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人們也有機會享受到可負擔得起的數字服務。
技術應用的每一次嘗試,都可能改變一個群體的生活。在尼日利亞,基于5G技術的遠程醫療,搭起一座座“生命橋梁”,讓身處偏遠草原的重病患者也能及時得到救治;在意大利,通過物聯網技術“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傳輸濕地聲學監測數據,人類的綠洲得以保護,相較于過去人工巡邏,成本更低、覆蓋范圍更廣;在孟加拉國,移動支付技術的普及,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可及性,促進小微經濟快速發展;在中國,跨越層巒疊嶂,西部深山里的孩子也能通過遠程教育平臺,聽到和大城市孩子一樣的課程,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物理世界的距離,可能會造成一些差異和不平等,但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廣和普及,讓數字技術走進萬家燈火、溫暖千門萬戶,讓優質的資源不再可望而不可及,讓裂縫里的種子也有被陽光照耀的可能。通過不斷降低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成本,普通人都能夠獲得知識和信息,逐步實現信息平權。正如中國一句古詩所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每一個應用的出現、每一個信息科技的突破,都是全球合作的結果,離不開ITU/3GPP/ETSI等標準組織、離不開各國政府監管組織、離不開產業鏈中各方的競爭與合作。3GPP組織里,800多個成員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5G標準制定的主要參與者,有2000多名成員。開放,才能融通世界,讓天塹變通途;合作,才能取長補短,讓洼地變高地。開放合作,是偕行之道,亦是人心所向。
“黃金年代永遠在身后,而時代的火車一直往前開,拉著那些愿意的,拖著那些不愿意的。”在全球化的時代,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數字化和AI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的產業變革。算力將成為新生產力,數據將變成新的生產資料,而云和AI成為新的生產工具。
AI大模型的訓練,是建立在全球數據基礎上的。數字技術、智能化技術,生來就沒有物理邊界。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數字技術、AI技術的獲取和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差距并不會自動消失。我們應該重視差距,通過鼓勵創新、加強合作、保護知識產權、打破技術壁壘來縮小差距,從而使所有國家皆可享受到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裨益。
“對于保守的人來說,現在是過去的終結。對于進取的人來說,現在是未來的開始。”
面向智能化時代,華為提出了AllIntelligence戰略,目標是加速千行萬業的智能化轉型,讓所有對象可聯接,讓所有應用可模型,讓所有決策可計算。華為重視研究與創新,過去十年研發投入超過一萬億人民幣。未來,華為將持續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開放合作,提供5G-A、F5.5G、云服務、數字能源等技術和產品,為亞太各國人們能夠享受到數智化技術帶來的益處貢獻力量,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千川匯海闊,逐浪天地寬。科技的發展,不僅是為了觸達星辰大海,更要普惠人間煙火。當科技“上天”,我們望向同一片星空;當科技“下凡”,我們共沐同一片陽光。
泰國有句諺語,“撒什么種子,結什么果。”讓我們以包容普惠為“底色”,以開放創新為“成色”,共同播下希望的種子,為亞太數字經濟再添“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