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國際頂級賽事開跑力盛體育2023年交出高質量出海答卷
4月26日,力盛體育發布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2023年,力盛體育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同比增加56.86%;綜合毛利率有所提高,同比增加3.81個百分點至21.89%;歸母凈利潤虧損主要與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有關,扣除該指標影響后,海外市場強勁增長實際帶動該公司大幅減虧約40%,經營質量整體改善向好。
良好的發展勢頭延續至今,2024年一季報顯示,力盛體育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加13.42%,實現歸母凈利潤1156.50萬元,同比增加15.07%。
近年來,得益于國家頂層政策的強力推動,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升,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動力。隨著國家及各地政策的持續落地,中國體育產業不斷迎來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作為中國數字體育、全民健身的領跑者,領先的汽車運動運營服務商,力盛體育以多元化的體育產業領域為發展方向,著眼未來,圍繞“IP引領、數字驅動”長期發展戰略持續布局IP、空間、數字化三大業務版圖,不斷推動公司穩步增長及我國體育產業長足發展。
積極開拓全球市場海外收入三位數高增
被稱為“賽車第一股”的力盛體育,賽事IP運營是其核心業務,專注體育產業尤其賽車領域多年,在產業鏈資源、技術優勢和運營經驗上均有深厚沉淀。
如今的力盛體育擁有多個國際級、國家級頭部賽事的獨家運營推廣資質及自主IP,面向職業賽車手、賽車運動愛好者、青少年訓練培養,構建從單一品牌基礎賽事、公司原創的地方性賽事,到國家級、國際級職業賽事的金字塔階梯式賽事體系。
2023年,力盛體育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引入國際頂級賽事,同時推動賽事運營服務能力出海。公司全年運營舉辦世界級/洲際級/國家級/區域級賽事20項近百場;包括國際汽聯區域方程式系列錦標賽(F3/F4)、雪邦12小時耐力賽、蘭博基尼SuperTrofeo亞洲超級挑戰賽等多項洲際級賽事回歸;取得了2024年國際汽聯FE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上海站、2024年國際汽聯澳大利亞四級方程式錦標賽、2024年中國公路摩托車錦標賽多項賽事IP的獨家運營權,并順利續約TCRAsia與TCRChina及其旗下各區域賽事的獨家賽事推廣授權至2028年。
得益于海外業務的突破性發展,力盛體育2023年海外業務實現營收1.75億元,同比增加179.14%,賽事IP體系不斷豐富。在力盛體育的努力下,電動車世界頂級賽事FE將首度落滬,于5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辦雙日賽,目前賽事門票已經開始銷售。
多元化空間運營打造專業矩陣
除了賽事IP,力盛體育的體育空間運營也占據著行業領先地位,涵蓋體育場館經營、體育俱樂部經營、體育裝備制造與銷售、市場營銷服務等四類主營業務。
力盛體育旗下管理經營著多層級的體育場館,包括有符合國際汽車聯合會FIA國際標準的專業汽車運動比賽場地、兼顧試乘試駕和愛好者參與賽車運動需求的車輛運動體驗中心和駕駛體驗中心,以及面向大眾的娛樂卡丁車館(即賽卡聯盟連鎖品牌經營)。2023年,公司運營專業賽車場3家,其中海南國際賽車場處于建設中;運營品牌體驗中心4家;運營賽卡聯盟卡丁車連鎖場館13家。
2023年,力盛體育空間業務以體為主、復合經營,完善多元功能、提升運營效益,未來,力盛體育將持續結合觀賽、健身、消費、社交體驗新場景,探索打造“體育+文化+旅游”融合創新IP。
AI升級驅動數字體育發展
國內體育市場正從信息體育階段、數字體育階段向智能體育和智慧體育階段發展,數智體育成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脈絡。據《中國智能體育發展報告》預測,2023年國內智能體育市場規模約達1500億元,其中智能運動健身市場規模達到348億元。
基于成熟的賽事IP運營經驗以及完善的空間場館布局,力盛體育積極開拓數字化賽道,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據了解,2023年,力盛體育數字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91.42萬元,同比增加783.88%,主要圍繞“全民健身”“體育教育”“人工智能數字體育”三大賽道展開,自主研發了全民健身數字化服務平臺“運動銀行”、體育教育數字化解決方案“AI體育教育”、運動健康干預數字服務“運動處方”三大核心產品,得到的支持及全國各地市場的認可。
同時,力盛體育加大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投入,為探索和嘗試創業業務提供基礎支撐。2024年4月,公司與成都東部新區簽約,力盛體育數智運動健康中心暨西南總部落戶成都東部新區,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運動銀行場景應用示范城市和慢病運動干預平臺,共建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體育賽事、運動健康、體育教育三大領域的應用場景,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推動運動處方、數字療法等產業聚集發展。
隨著新質生產力被寫進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下一階段,力盛體育將立足現有業務基礎,著眼未來,把握中國體育產業及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堅持“IP引領、數字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中的主導作用,加速形成“體育+”產業結構下的新質生產力,引導公司業務結構升級和優化,推動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