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睿科技:聚焦核心產業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10%
4月25日晚間,國睿科技(600562.SH)披露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82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9億元,同比增長9.10%。此外,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45元(含稅),擬派發現金紅利1.80億元(含稅),本年度公司現金分紅比例為30.05%。
雷達業務依舊是公司增長的主力。報告期內,公司雷達裝備與相關系統板塊毛利率達39.46%,實現營業收入22.2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68.86%。在聚焦核心產業,以布局優化推進協同發展的同時,公司堅持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壯大發展動能,持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憑風借力核心業務持續向好
2023年,國際地區安全局勢復雜多變,多國擬進一步增加軍費。海外方面,目前美國軍費約占全球的40%,根據美國總統拜登向國會提出的2025財年聯邦政府預算草案中,國防預算飆升至8952億美元,同比增加約90億美元;放眼國內,根據銀河證券研報,2024年我國國防預算16655.4億元,同比2023年預算數增長約5.4%,同比2023年決算數增長7.2%,預算增速同比持平,超市場預期。
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軍用雷達是現代戰爭的核心裝備,在國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郵證券表示,在國際安全形勢日益復雜態勢下,全球軍貿需求有望增長,作為我國雷達行業頭部公司之一的國睿科技軍貿業務前景良好。
在軍用雷達領域,回顧2023年,國睿科技找準自身定位,持續深耕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其系列產品已銷售至“一帶一路”及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明星產品國際化取得了新突破。此外,炮位雷達、多功能情報雷達等領域均實現新簽,進一步提升公司高端雷達裝備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在民用雷達領域,國睿科技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多個重要項目順利落地,進一步提升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報告期內,公司為南寧吳圩機場提供場面監視雷達,實現了新產品應用;中標廣州白云國際機場S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拓展公司在民航領域大型相控陣天氣雷達新市場;成功簽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云四號地面接收與發射分系統項目,提升在氣象衛星領域的行業地位。完成江蘇X波段天氣雷達協同觀測系統的交付驗收,實現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新產品應用,助力民用雷達升級換代。
隨著低空經濟持續發展,低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增加,飛行活動愈發頻繁,低空氣象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低空風切變等天氣情況對低空飛行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同時低空飛行器氣動外形、升力結構和飛行性能不一,部分產品對于天氣的敏感度更高,因此低空飛行活動對于低空氣象監測和預警的需求較為強烈。雷達系列產品作為“低空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正迎來新的增長機遇。在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于4月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積極穩妥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前景光明。”次日,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將來一定會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在“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國睿科技的雷達系列產品將助力“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乘著行業高速發展的東風,國睿科技構建了自身強大的“護城河”,其中,研發創新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軍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對接國家部委,構建“5+5”(五個省級、五個市級)平臺體系,研發投入總額超2億元,同比增長4.08%,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6.17%。在研發成果方面,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獲得專利授權45項,其中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18項。
以高端雷達研制為例,國睿科技瞄準國內外用戶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和體系研究,積極響應“無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變革,持續開展高端雷達研制。同時,公司組織研制低成本反無雷達、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天氣雷達、航空危險天氣預報預警系統等重點產品。國睿防務被評為江蘇省瞪羚企業,恩瑞特獲得中國雷達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微波器件獲批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恩瑞特空管一、二次雷達獲得中國電科民品產業單項冠軍。
未來,面對軍用、民用雷達裝備市場良好的發展前景,國睿科技將持續謀布局、強體系、擴領域,進一步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版圖,為客戶提供全壽命周期的高品質預警探測感知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成為國內探測感知裝備出口的引領者,打造享譽國際的“中國雷達”企業品牌。
自主創新國產化替代迎發展機遇
在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國睿科技憑借其深厚的雷達技術積累,穩固了行業領先地位。然而,國睿科技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積極拓展業務版圖,向工業軟件及智能制造和智慧軌交領域進軍。
在工業軟件及智能制造方面,國睿科技積極把握國產化替代機遇,加強自主化產品銷售,成功中標某單位信息化升級改造項目、陜飛XBOM項目、海康威視PLM2.0項目等,單個項目中標金額實現歷史性突破,自主國產化產品市場持續擴大。此外,公司還完成了多個國家級自主工業軟件驗證使用項目交付驗收,打造航發某單位自主化工藝設計平臺工業軟件應用標桿項目,產品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隨著全球工業步入信息化與智能化轉換的關鍵時期,工業軟件和智能制造已經滲透到工業領域的核心環節。東方證券表示,智能制造的大規模推廣和推動制造業走向高端、智能、綠色和安全有望成為未來財政等政策發力重點,而工業軟件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組成部分,有望受益于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
放眼智慧軌交板塊,國睿科技同樣在自主化產品市場實現了新突破。公司自主CBTC信號系統產品中標寧馬線信號系統項目,信息化領域成功中標南京地鐵6條線通信系統代維等項目。與此同時,公司還積極推動在建項目落地,高質量完成南京7號線南段信號系統、福州4號線列車自動監督系統等重點項目的建設交付,軌交項目工程實施綜合能力持續提升。
城市軌道交通經過20余年的發展,多條線路開始進入改造期,巨大的運營里程帶來的信息化改造與智慧化業務需求的劇增,給軌道交通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我國智慧城市軌交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年達1177億元。中信建投認為,隨著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里程數的不斷增加,“交通智慧化”料將成為接下來的投資重點,智慧軌交產業鏈中信號系統、應用軟件、數據運營等方面有望充分受益,相關軌道交通業務領域公司在2023年有望實現業績復蘇的成長邏輯。
展望2024年,公司將繼續圍繞年度市場攻關目標,積極加快防務雷達的國際市場的拓展步伐,持續發揮雷達產業優勢,并重點推廣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辟綠色城軌新市場。在整體經營上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奮力實現世界一流科技型上市公司建設目標。(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