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工業企業利潤點評】補庫跡象初顯,利潤有望復蘇
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55.3億元,同比增長4.3%。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38.2億元,同比下降2.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203.0億元,增長0.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37.5億元,增長18.1%;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79.7億元,增長5.8%。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5%。
一季度利潤的正增長主要來自于頭兩個月生產快速上行的貢獻,但考慮到需求端的疲軟,3月的生產降速,導致利潤回落。拆分量價率三方面來看,量方面,工業增加值以及產銷率的變化均可以看出3月生產沒有延續此前的趨勢,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還沒得到緩解。價方面PPI回落幅度不大。率方面雖利潤率絕對值較上月有回升,但是同比回落且表現弱于季節性。營業收入排除基數效應回歸正常趨勢,產成品庫存稍有增加,但是斜率有限,雖然當前仍處于被動補庫存的階段,但主動補庫存的特征逐漸出現。外需有放緩可能,內需則結構性仍存,但考慮到二季度發債提速、以舊換新政策推進,利潤仍有望復蘇,但需要時間。
分行業來看,中下游利潤占比繼續提升,中游機械設備行業對3月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形成了較大的貢獻,下游消費品利潤同比也保持著相對較快的增速,部分中游和下游的行業已經處于主動補庫存的過程之中,但計算機、金屬、服裝等相關行業仍然在經歷被動去庫存的階段。
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分析——總量
從總體來看,3月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回落5.9%至4.3%,當月同比則回落到負區間(-3.5%)。一季度利潤的正增長主要來自于頭兩個月生產快速上行的貢獻,但考慮到需求端的疲軟,3月的生產降速,導致利潤回落。3月將利潤總額當月同比拆分成量、價、率三方面來看,量的方面,工業增加值同比表現相對較強主要是由于1-2月份的高基數導致,觀察產成品庫存以及產銷率的變化,可以看出,3月生產并沒有延續1-2月的趨勢,產成品庫存小幅上漲,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緩解,以價換量的情況也依然存在。產銷率則下滑至1999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值,表明3月企業仍面臨嚴重的產銷不暢的問題。價的方面,只看三月份,PPI的回落幅度不大,對利潤當月同比的貢獻度比較低。利潤率絕對值較上月有所回升,但是同比回落,表現弱于季節性,處于歷年偏低的水平。整體上來看呈現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出現。
對比營業收入和產成品庫存,營業收入2月的同比大漲主要是來自于基數效應的影響,3月回歸正常趨勢之中,產成品庫存稍有增加,但是斜率有限,雖然當前仍處于被動補庫存的階段,但主動補庫存的特征逐漸出現。結合3月GDP、進出口等數據來看,當前需求端的支撐主要來自于出口,根據美聯儲最新公布的GDP數據以及通脹數據,當前美國的經濟處于滯脹邊緣,高通脹使得降息預期時間再次后延,而一季度的經濟表現不及預期,美國的需求端可能會稍有放緩。內需方面,消費端仍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特征,由于政府債布局全年,年初2023年增發國債對沖了專項債,所以一季度整體的發債速度偏慢,二季度會逐漸開始大規模提速發行,但是到政策效果落地仍然需要時間,所以目前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的復蘇仍然需要時間。應收賬款平均回流天數有所下行,但是對比往年,仍處于高位,說明資金流回流方面仍未出現明顯好轉。
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分析——分行業
在41個行業大類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實現同比增長或降幅減少,占比達到68%。高技術制造業的表現依然相對較好,汽車、計算機、通用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占比居前,新質生產力逐漸擴大。分上中下游來看,中下游利潤占比繼續提升,中游機械設備行業對3月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形成了較大的貢獻,下游消費品利潤同比也保持著相對較快的增速,煙酒、食品、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占比顯著居前。房地產相關產業鏈的低迷致使相關行業如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利潤增速仍墊底。
庫存周期細分行業來看,可以看到部分中游和下游的行業已經處于主動補庫存的過程之中,但計算機、金屬、服裝等相關行業仍然在經歷被動去庫存的階段。一方面,當前需求端主要依靠海外需求支撐,而海外降息周期持續未定,國內需求的恢復仍存在結構性問題,企業整體補庫動力不強。另一方面,價格方面PPI保持相對穩定,修復節奏交換,導致庫存處于磨底階段。但目前隨著政府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疊加地產方面政策頻出,若需求端出現好轉信號,各行業有望進入補庫存的階段。
后期展望
通過三月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可以看出,目前需求不足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生產降速,利潤率弱于季節性,PPI保持相對穩定,目前仍處于被動去庫存周期之中,但若除去基數效應的影響,主動補庫存的跡象仿佛已經顯現,但具體的仍要靠需求端的回升。進入二季度之后,“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推進,專項債、超長期建設國債即將加速落地,房地產行業多地包括一線城市陸續取消限購,內需的韌性有望得到鞏固,各行業有望進入補庫存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