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
隨著宏觀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市場需求逐步改善,工業生產回升向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延續增長態勢。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為正增長。分季度來看,這已經是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三個季度增長。營收方面,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當季營收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
不過,《》記者注意到,從單月增速來看,3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5%。談及這一增速下滑的原因,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表示,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較1至2月份回落,尤其是3月當月同比增速超季節性回落、時隔7個月再度轉負,背后體現的是工業生產量的支撐弱化、價的拖累擴大,本質上仍然指向需求不足和預期偏弱。從利潤結構來看,出口和外需相關行業利潤表現更好,房地產和內需相關行業利潤表現有待改善。
浙商證券(601878)宏觀研究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平穩增長,但3月當月利潤增速有所回落,反映工業企業效益恢復基礎還有待提升。其中,價格偏低是促使3月利潤同比回落較多的主因。后續仍待政策需求側發力落地與供給前置發力相匹配,比如推動基建、“三大工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落地。
分行業來看,一季度近七成行業利潤實現了增長。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68.3%,比上年全年擴大2.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2.0%轉為增長7.9%;采礦業利潤下降18.5%,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增長40.0%。
專家表示,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利潤高速增長,反映新質生產力持續培育壯大。制造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改造加快設備更新,對裝備制造業需求及利潤有積極支撐。另外,消費行業穩步修復。
具體來看,高技術制造業表現亮眼。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轉為同比增長29.1%,增速比規上工業平均水平高24.8個百分點。其中,通信終端設備行業利潤增長3.47倍;集成電路、顯示器件、計算機整機制造行業均由上年同期虧損轉為盈利。
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8.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3.9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9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繼續發揮利潤增長“壓艙石”的作用。分行業看,電子、汽車行業是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最多的制造行業。
另外,受消費需求釋放以及春節假期有力帶動,消費品制造業利潤亦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消費品制造業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轉為同比增長10.9%,當季利潤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在13個消費品制造大類行業中,有12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記者表示,伴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預計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將繼續改善,工業企業利潤單月增速會再次轉正。未來政策重點應放在需求端而非供給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也提到,當前企業利潤恢復仍不平衡,工業企業效益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持續提振各類經營主體信心,加力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基礎,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