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研究團隊:我國2024年全年經濟目標有望達成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范思立
上海財經大學日前召開2024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分析研討會,與會專家圍繞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研討。會議由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和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聯合主辦,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徐龍炳、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林立國以及上海財經大學宏觀團隊成員等出席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上海財經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分析認為,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同比增長5.3%,整體增速高于全年目標增速,較2023年四季度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略低于2016—2019年同期均值0.08個百分點;從環比增速來看,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一季度GDP數據明顯好于預期,表明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得到鞏固和增強。短期看,隨著政策發力繼續推動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配套政策落地實施,整體經濟將延續溫和修復態勢,全年經濟目標有望順利達成。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低于2023年的5.5%,消費同比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春節效應的消退。
研究報告認為,消費需求低迷可能是由于居民收入不佳造成的。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同比增長6.2%。同期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29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后,實際增長8.3%,增速較2023年回落0.7%。從居民可支配收入分項上看,一季度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6.8%和3.2%,分別較上季度回落0.3%和1%,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目前居民的消費收入感受、預期與消費增速的不匹配狀況,也反映了居民收入不確定性增加,最終不利于消費需求增長。
研究報告預計,二季度隨著《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等促消費政策的落實,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行動實施,將促進消費增長。鼓勵新型消費的政策實施將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消費市場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消費場景,這將有助于帶動消費需求增長。隨著天氣轉暖,節假日相對集中對活躍假日消費,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增長發揮積極作用,二季度消費仍可期。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年全年加快1.5個百分點,增速重回“4以上”區間,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3%,反映出隨著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政策效應不斷顯現,投資增長動力將持續增強。從產業分類來看,第一產業累計同比增長1.0%,第二產業累計同比增長13.4%,第三產業累計同比增長0.8%;從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累計同比增長5.7%,中部地區增長4.1%,西部地區增長1.4%,東北地區增長9.6%。一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0.5%,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個百分點,說明民間投資整體偏弱,仍需要政策加力,以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研究報告預測,二季度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望繼續維持強韌性。由于出口增長會帶動制造業企業增加生產能力的投資,使企業更愿意購買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從而推動制造業投資增長。在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下,新質生產力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將驅動新一輪設備更新周期啟動,這將對制造業投資形成一定支撐。
一季度出口和進口分別累計增長1.5%和1.5%。研究報告認為,進出口保持低速增長的原因包括四個方面。內外部需求仍處于較低水平。出口“以價換量”,進口價格保持平穩,較低的價格水平無法有效拉動整體出口和進口增速。此外,還有基數效應。2023年一季度,出口和進口增速出現上升趨勢,導致2024年出口和進口增速呈現下行趨勢。預計2024年全年進出口增速將繼續呈現微弱正增長態勢。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作者:范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