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如何影響IPO發行審核?專業人士最新解讀
4月25日下午,杭州白沙泉并購金融街區以如何解讀新“國九條”為主題,邀請財經學者、律師、券商等業內人士共同舉辦了一場座談會。
杭州白沙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省并購聯合會副秘書長陳漢聰在開幕詞中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仿佛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一是要讓企業能夠順利融資、二是讓一級市場投資者可以賺到錢、三是二級市場投資者也能賺到錢。”陳漢聰認為,破解這個“不可能三角”,是新“國九條”想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之一。
新“國九條”中明確提出,要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這對于后續IPO審核發行有何影響?在自由交流環節,多位與會者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交流討論。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勞正中律師提出,對IPO的審核要求一直處于一個線性上升的過程,無論對于中介機構還是企業,監管的要求從來沒有放松過。
勞正中律師(左一)
“對于IPO審核的速度,至少今年肯定會處于收緊的狀態,至于未來,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要看整個大環境,包括二級市場表現給不給力、國際經濟環境、美國是否降息等等。”勞中正說。
在證監會4月19發布的《關于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中,三處提到可轉債機制,勞正中也對此進行了解讀:“首先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發行定向可轉債,如果是公司大股東參與或者并購對象的股東參與的項目,那其實就相當于做了一個發行股份收購資產,能夠大大增加可行性。其次,對于各方來說也是一個共贏,從審核角度來看,程序也更加簡便一些。”
對于IPO收緊是否會帶來并購項目增加這一問題,勞中正律師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并購業務肯定會更加活躍,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并購的成功率會提高,“如果有并購機會,我覺得還是要多考慮一種可能性。對于投資方而言,通過IPO去實現退出,不確定因素還是挺大的,相對而言并購的時間更快一點,價值實現也更簡單。”
而對于那些一級市場投資機構而言,已投項目上市無望,資金該如何退出成了難題。“大多數機構現在傾向于手握現金而非股權,已投項目也在各自找途徑退出,或是強制回購,或是找下家接盤。”勞中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