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成長性與高分紅應兩者兼具
劉柯
在監管層鼓勵分紅的政策出臺后,今年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報都推出了高分紅預案。比如,平安銀行大手筆每10股派現7.19元。連本來預告不分紅的吉林高速(601518),也宣布了新的現金分紅預案。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雖然今年很多公司宣布要現金分紅,但真正高分紅的上市公司寥寥,很多都是象征性的“有分紅”而已。衡量是不是真心誠意高分紅其實很簡單,就看分紅利潤比和有沒有持續性,兩者必須均衡才是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有的公司看似現金分紅很優厚,分紅利潤比也很高,但有沒有持續性就很難說了。畢竟把利潤分光了,企業經營需要的流動性就會減少。因此,這樣的分紅預案雖然能吸引眼球,但市場也許并不買賬。
要鼓勵分紅,也要鼓勵可持續發展。監管層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是想讓投資回報走向正軌,但并不是說分紅就是回報投資者的唯一手段。實際上,更多的投資者看重的是股價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能不能分紅,分多少紅,還要看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即便是海外成熟資本市場,分紅也不是判斷上市公司價值的唯一標準。比如,巴菲特的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就從來不分紅,但買入這家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都能從其不斷上漲的股價中獲得遠高于分紅的投資收益。
分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持續分紅,也就是要將成長性與高分紅結合起來。如果一定要明確分紅這個階段性的價值投資硬指標,那最好就要樹立成長性高分紅的標的公司。讓市場給長期高分紅的成長性上市公司合理的估值,這對于市場挖掘績優成長股的估值空間有很大幫助。
比如,年年都能分紅且分紅利潤比在30%以上的公司,估值就應該和成長性相匹配,季度業績平均增速能達到20%左右的,那就要給予20倍甚至以上的估值。因為能保持這樣的業績增長又能穩定分紅的公司大多屬于成熟行業,而這些行業往往又集中于大消費、傳統制造業、金融、公用事業等領域,這些領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成長性比不上高科技行業,A股一般都會給這些行業折價估值。既然要鼓勵上市公司高分紅、多分紅,那就要給這些公司合理的估值溢價,這樣也才有資金愿意投資。
怎么吸引中長線資金去投資業績穩定增長且高分紅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怎么讓這些公司維持一定的估值溢價呢?可以發行專門購買長期分紅上市公司股票的分紅基金。目前場外的潛在增量資金有很多,比如數十萬億的銀行理財資金,這些資金過去很多都投資于房地產和基建市場,現在需要轉移到能獲取穩定收益的權益市場,A股的成長性高分紅企業就是很好的投資標的。這樣一來,增量資金有了長期的投資目標,A股的成長性高分紅企業又有了流動性支持,就能實現資源的良性循環,也能帶動整個市場的投資風氣走向價值投資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