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機器人一季度手術量預喜,商業化快速落地前奏或已到來
“今年一季度,能比較明顯的感覺使用手術機器人做的骨科手術變多了。”近日,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收到了北京地區某公立醫院骨科醫生這樣的反饋。
對于這一變化,該醫生表示,一方面確實出現了一些疑難手術,需要機器人輔助;另一方面,患者對骨科手術機器人的接受度也在慢慢提升,“有些患者開始意識到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的治療效果是更有保證的”。
上述醫生反饋的情況可能并非某一地區的個例,據國聯證券收集的數據,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市場空間從2016年的0.1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6億元,年復合增速為64.9%。預計2026年達42.05億元,2021-2026的CAGR為82.8%,有望將成為繼腔鏡手術機器人之后下一個廣泛使用的領域。
一季度骨科機器人手術量或迎明顯提升
骨科手術機器人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最早發源于美國,隨著技術發展,產品性能不斷提升,治療適應證也從髖關節逐步拓寬至膝關節、脊柱等部位。但相較于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國內乃至全球的發展時間都相對較晚。我國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究始于2001年,2010年由天智航研發的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
相較于傳統手術,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術野周邊軟組織安全,從而實現微創、精準、安全、可重復性高的骨科手術,降低并發癥風險。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常規手術的精準微創化、復雜手術的安全化、關鍵操作的標準智能化,從而縮短醫生對復雜手術的學習曲線。
正是基于上述優勢,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國家均在加大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力度。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正式發布了《“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醫療機器人產業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今年,國務院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均從政策層面為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有接近國內“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的行業人士就向記者透露稱,2024年一季度,公司手術機器人手術量確有較為明顯的上升,“單從目前臨床反饋的信息來看,手術量上升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p>
從天智航過往披露的定期報告數據來看,2023年1月至9月,該公司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累計開展的手術量超過16000例,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70%,這一數據遠高于2022年公司手術機器人全年12000例手術量的水平。
另外,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在180余家醫院實現常規臨床應用,累計開展手術數量已超5萬例。而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2024年一季度,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量又將在前期的基礎上,出現更大幅度的提升。天智航產品在臨床端應用的不斷滲透,也折射出我國骨科手術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提速趨勢。
商業化落地前景可觀
商業化落地提速的背后,是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力的提升和臨床使用場景的拓寬。
以國內起步較早、市占率居前的兩大品牌為例。天智航在2023年10月,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變更注冊(備案)文件》,批準對公司第三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的適用范圍進行變更。目前,該手術機器人產品的適用范圍從原來的僅適用于“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開放或經皮手術”擴展為同時適用于“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開放或經皮手術”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由此,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實現了一機多適應證覆蓋,具體可包含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全節段脊柱外科手術和骨盆、髖臼、四肢等部位的創傷手術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這也是全球首個可在一臺設備上實現脊柱、關節、創傷三大領域骨科手術全覆蓋的手術機器人產品。
而鍵嘉醫療旗下的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則是第一個獲得NMPA 批準的國產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另外,公司ARTHROBOT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2022年4月成為首個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國產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膝關節置換適應證于2023年1月拿到注冊證。
在國聯證券看來,手術機器人憑借精準、微創、可遠程操控等優勢,可解決醫生、患者、醫院端臨床痛點,未來有望成為微創手術的常用工具。手術機器人商業化應用則依賴大量臨床試驗的積累、醫生操作習慣的認可,因此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將保持領先地位,而進展最快的腔鏡和骨科機器人是關注的重點。
根據Frost?。Γ幔恚?;?。樱酰欤欤椋觯幔顢祿玻埃玻蹦晔中g機器人全球市場規模超10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325億美元;國內行業起步較晚,2021年市場規模僅42億元,隨著手術機器人技術和臨床應用的不斷發展,未來手術機器人使用滲透率有望提升,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260億元。
“經過不斷技術積累,近年來國內廠家產品陸續面世,進入密集獲批上市階段,隨著不斷拓展臨床適應證和市場推廣,國產手術機器人有望打破進口壟斷的局面,迎來商業化快速發展。”國聯證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