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發布最新報告:全球經濟實現軟著陸信心增強預計2024年全球增速3.2%
4月16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舉行2024年春季年會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顯示,世界經濟在2024年和2025年將繼續以3.2%的速度增長,與2023年持平。發達經濟體將輕微加速——預計其增長率將從2023年的1.6%上升至2024年的1.7%和2025年的1.8%,但另一方面,這將被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適度放緩所抵消,后者的增長率預計從2023年的4.3%降至2024年和2025年的4.2%。五年后的全球增長預測為3.1%,為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全球通脹預計將穩步下降,從2023年的6.8%降至2024年的5.9%,再降至2025年的4.5%,其中發達經濟體將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更快地回歸其通脹目標。
IMF在同一天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顯示出非凡的韌性,增長穩定,通脹正在逐步回歸到目標區間范圍內。在許多國家的經濟數據好于預期的背景下,對全球經濟實現軟著陸的信心正在增強。投資者和央行認為過去兩年的累計加息已經創造了足以使通脹回落至央行目標水平的貨幣環境,因此普遍預期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放松。然而,全球通脹持續高于目標水平可能會對這種預期形成挑戰,并可能引發不穩定。
IMF建議,各國央行應避免過早放松貨幣政策,并適當抵制市場對政策利率下調過于樂觀的預期,因為這種預期可能導致金融環境進一步放松,使得抗擊通脹的“最后一里路”變得更加復雜。如果降低通脹的進展足以表明通脹正在可持續地向目標靠近,那么央行應逐步轉向更為中性的政策立場。
分地區來看,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尤其是與長期財政可持續性不符的財政政策。這推高了全球經濟金融穩定性風險,并有可能導致全球融資成本繼續走高。在歐元區,持續的高工資增長和頑固的服務業通脹可能會延遲通脹回歸目標的時間點。此外,歐洲中央銀行也需要謹慎調整貨幣寬松政策,以避免通脹在短期內反彈。
對于中國經濟,IMF維持了三個月前的預測,預計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為4.6%和4.1%。中國經濟的主要挑戰是房地產部門持續低迷,IMF表示,采取強有力的政策來恢復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