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橫跨上海來參觀這家企業有何看頭?
4月15日下午,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上海期間,從同濟大學嘉定校區來到位于浦東的科思創亞太創新中心,這也是朔爾茨中國之行的重要一站。
脫胎于拜耳集團的科思創總部位于德國,目前是全球領先的高品質聚合物及其組分的生產商。雖然產品不直面消費者而鮮有人知,但其產業鏈下游涉及汽車、建筑、日用品等方方面面。朔爾茨到訪的科思創亞太創新中心,是科思創全球三大創新樞紐(分別位于上海、勒沃庫森、匹茲堡)之一,為全球客戶提供研發支持。
“我們深感榮幸能夠歡迎朔爾茨總理,并有機會強調化工行業和科思創在助力中國和世界各地可持續轉型方面的潛力。”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博士表示,“我們在華數十載的發展歷程是中德合作精神的縮影,這種合作對雙方都大有裨益。我們期待兩國政府在進一步促進開放和互信方面給予支持”。
據悉,中國是科思創最大的市場之一,2023年銷售額占集團總銷售額的20%以上。科思創在上海設有綜合性地區總部,其包含該亞太創新中心、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總部,以及一系列其他業務和職能部門的地區總部。
“押寶”中國市場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思創的前身拜耳材料科技做出戰略決定,選址上海建設其綜合性生產基地。項目于2001年正式破土動工。
在隨后的數十年里,公司經歷了快速擴張,以應對中國和亞太地區強勁經濟增長帶來的上升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并鞏固其在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科思創于2010年宣布增加投資10億歐元,用于大幅擴大上海一體化基地的產能,這也是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單項投資之一。一年后,公司還將當時的聚碳酸酯業務部的全球總部從德國勒沃庫森遷至上海。
2011年,科思創在上海浦東設立了地區總部,在經營過程中不斷賦能,并于2020年進一步提升能級并更名為科思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大幅擴大其地區總部的職能和業務范圍,全方位覆蓋區域管理、創新、經營、投資等各項綜合性功能。目前,該地區總部涵蓋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總部、涂料與膠粘劑事業部亞太總部、彈性體事業部亞太總部以及亞太創新中心等業務與職能部門。2020年,科思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成為上海市第一家經認定的跨國公司事業部全球總部。
如今,上海一體化基地已成為科思創全球最大生產基地,擁有12座配備先進生產技術的工廠,覆蓋科思創主要產品線。此外,上海基地的綠電使用占比已超過40%。
“事實證明,在全球金融危機后決定在中國擴張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決策。我們借助蓬勃發展的亞太市場,為公司全球業務增長提供支持。”施樂文表示,“在接下去的十年中,我們的上海基地將繼續為區域和全球需求提供全面的可持續材料產品,同時在實現2050年氣候中性的宏偉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重倉”循環經濟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科思創率先展示的“零碳展臺”曾掀起了一股綠色風潮。2021年,科思創首次參展時,“本展臺為通過認證的碳中和展臺”的標語尤為引人矚目。當時,科思創參展期間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均通過風力發電項目進行了碳抵消。隨后幾年的進博會,綠電、零碳幾乎成了很多展臺的“標配”。
去年進博會,科思創還與國內優質房地產開發商達成合作協議,聚焦開發更薄更輕的聚氨酯外墻保溫系統,以及為超低能耗建筑量身定制低碳、節能門窗。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科思創在中國擁有從研發、制造到銷售的全業務環節。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累計投資已超過40億歐元。
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堅強韌性為德國企業提供了長期機遇。在加強中德經貿合作的背景下,兩國企業正積極尋求在綠色發展、轉型和技術方面建立伙伴關系。
為此,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科思創從2020年開始將“循環經濟”作為全球指導原則,致力于通過創新的材料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其中目標在電動汽車、風能、光伏、消費電子和建筑等市場中尋獲新商機,這與中國雙碳目標不謀而合。“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為中國綠色轉型做出貢獻。隨著中國不斷向雙碳目標邁進,我們致力于實現全面循環的承諾也顯得更為重要。”
與此同時,科思創正在中國及亞太打造精英產學研網絡,旨在通過攜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例如,公司與同濟大學共建的兩個項目——創新研究院和可持續發展教席均已走過十多年歷程。科思創還正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究聚氨酯化學回收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