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董事長說早中晚都要喝酒,他的肝頂得住嗎
作者|馮健紅
主編丨張愷翀
4月12日,在一個白酒峰會上,茅臺董事長丁雄軍的發言引起關注。他談到,在早中晚喝酒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
這給網友看樂了,稱“在我們這兒早中晚喝酒的,我們一般說這人廢了”。
丁雄軍進入茅臺任職已有兩年多,期間帶領茅臺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早中晚喝酒真的合適嗎?
會議上,丁雄軍從“人”“空間”“時間”三個維度,分享解決“誰來喝”“在哪里喝”“什么時候可以喝”三個疑問的內容。
在時間維度上,他認為核心是培養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并提出引領“晝夜變化”中的飲酒新風尚。
他表示:“從古至今,我國有些地方早中晚都有喝酒習慣。早上“喝早酒”,以增強食欲、驅寒;中午喝酒以提神熱身,助力干活;晚上喝酒以助眠休息。
晝夜變化與生活勞動息息相關,我們要引領消費者正確看待喝酒習慣,倡導適量、健康飲酒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p>
網友一看懵了,“一邊助眠一邊提神,薛定諤的酒是吧”。
值得一提的是,坊間確實有“喝早酒”的習慣。在長江流域的一些市鎮上,部分人會在吃早餐時配少量酒。
這種“早酒文化”被稱作碼頭文化的產物。以前長江水運發達,工人們裝貨卸貨,為了快速補充能量就會在早上喝酒。但隨著時代變化,早酒文化早已衰退,而保留“喝早酒”習慣的大部分是老大爺。
從科學生活的角度看,無論任何時間喝酒,其實都會影響精神狀態,對身體器官造成負擔。哪怕是適量飲酒,長期以往都有導致大腦萎縮,增加心肌病、肝病、胃炎、胃潰瘍、癌癥等風險,以及降低免疫力的可能。
有數據顯示,建議成年人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15克,按啤酒來算為450ml,葡萄酒為150ml,白酒為50ml,高度白酒為30ml。
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一個涉及全球約2800萬人的大樣本研究,同樣強調了: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是很難制定“安全量”的,每多喝一點,傷害就增加一分。
丁雄軍提倡在早中晚喝酒,或許不太科學和健康,哪怕他自己這么堅持下去,恐怕肝臟都受不了。
“空降”茅臺,年薪超百萬
在商業和酒企領域,丁雄軍的從業經驗不算豐富。
他1974年出生于湖北崇陽,本科是武漢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專業,畢業后留校當過一年多的老師。
1996年到2001年,他在武漢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攻讀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