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論道:“一帶一路”拓商機,“廣交”朋友利天下
本報評論員胡光旗
日前,第135屆廣交會開幕。自創辦以來,累計參加廣交會的境外客商超過930萬人,全球合作伙伴達到195個,有力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交流和友好往來。截至13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采購商預注冊增長45.9%,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國家增長15.5%。
本屆廣交會聚焦歐美、“一帶一路”、RCEP等重點市場,深入拓展更多頭部企業和行業大商資源,探索建立展前聯絡觸達、展中對接服務、展后核驗跟蹤的長效機制。
“一帶一路”拓商機,“廣交”朋友利天下。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經貿合作關系,發揮雙方比較優勢,為促進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打破壁壘,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做出貢獻。
2023年,在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加大,國際貿易面臨不少困難的背景下,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逆勢增長,貨物貿易規模屢創新高,服務貿易蓬勃發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展現出強大韌性。
今年,國際貿易環境持續向好,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繼續深度拓展商機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廣交會發揮“中國第一展”的品牌效應,通過平臺搭建、資源挖掘、信息共享和融通互惠,為中國企業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入開展合作拓展商機。
在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交流中,不僅中國企業的“新三樣”等高技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借助廣交會這個窗口,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同樣,通過廣交會的進口展,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品也逐步進入到中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國外產品的需求。韓國的榨汁機、馬來西亞的咖啡、俄羅斯的蜂蜜、土耳其的電動摩托車等產品競相進入國內市場,給國內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新奇感受。
借助廣交會,不僅中國外貿企業得以找到全球市場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通過與中國開展經貿交流,也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中找尋到了新機遇,獲得了更多的收益。
展望未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持續擴大經貿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是大勢所趨。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日趨穩定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將為世界貿易注入強大動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也將借助中國的超大市場和暢通的基礎設施以及便利化的關稅制度,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實現“互促共贏”。
廣交會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和名片,將在深化與重點國家和區域的合作中,借助跨境電商平臺,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算法模型等先進科技,更好激發全球經貿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