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支持中國首家大模型企業赴港上市招股
AI公司“出門問問”今日(4月16日)開啟招股,至19日結束,并計劃將于4月24日正式以“2438”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這意味著,出門問問即將正式成為“AIGC第一股”,或也將為后續國內大模型企業赴港上市奠定一定的基調。
出門問問此次將發售84,568,000股股份(視乎超額配股權行使與否而定),其中76,111,000股股份(可予重新分配及視乎超額配股權行使與否而定)將作國際發售,合共占初步發售股份總數的90%;余下8,457,000股股份(可予重新分配)將于香港作公開發售,合共占初步發售股份總數的10%,最高發售價為4.1港元,每手買賣單位為1000股。值得注意的是,中關村國際有限公司和南京經開聚智科創投資合伙企業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本次發行,累計認購規模約9500萬港元。
其中,中關村國際有限公司隸屬于中關村發展集團,經開聚智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為南京新港高投、唯一有限合伙人為南京高新園開發公司、最終受益人為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財政局。
某種程度上而言,兩大地方國資的加持意味著其對出門問問合規發展及未來長期價值的認可。在IPO前,出門問問的投資方陣容還已涵蓋SIG海納亞洲、谷歌、紅杉中國、歌爾股份、真格基金、圓美光電等多家財務投資方和戰略投資方。
在業內人士看來,出門問問此番在港股上市,除了助力其在AI領域快速發展,更體現了國內AI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助于鼓舞和啟示其他AI企業發展。
出門問問的創業史堪稱中國AI發展史的縮影,且每一步都走在科技浪潮的前沿。自2012年創業至今,歷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語音交互軟件時期、AIoT時代的智能硬件時期,并在2020年以業界首個AIGC產品“魔音工坊”開啟大模型商業化的新時代。
目前,大模型全球生態在建立完善中,國產大模型加速迭代競爭格局仍未定型,未來行業龍頭優勢有望擴大,加上資本市場對大模型賽道的關注以及投資情緒上升,更看重在技術、商業化、人才和應用等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的新銳企業。
出門問問是中國最早布局大模型的AI公司之一,在技術、產品、商業化、組織力、國際化等方面均積累了深厚優勢,并憑借“產模結合”的優勢,以亞洲AIGC賽道營收最高的實績,成為業內首家實現盈利的AI企業。
極具遠見的創始團隊先發布局優勢顯著
招股書顯示,出門問問以生成式AI與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提供AI生成內容(AIGC)解決方案、AI企業解決方案、智能設備及配件,在快速增長的AIGC領域是亞洲能夠自建大模型的市場參與者之一。
回顧出門問問自2012年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能夠穿越數次AI浪潮洗禮仍屹立于行業前沿,可見該公司穿越行業周期的實力,以及創始團隊對于技術的遠見。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前Google總部科學家、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
出門問問創立的2012年,是AI深度學習革命的第一波浪潮前夕,小模型被認為是理解語言的“最先進的技術”,被用于從“預測送達時間”到“欺詐信息分類”等各類任務中。
自2015年推出初代TTS(文字轉語音)引擎以來,出門問問通過不斷迭代,顯著提升了語音合成的真實度。同時,公司開發團隊利用文本大模型技術,構建了自己的聲音大模型——MeetVoicePro,即出門問問第六代TTS引擎。
此后,歷經生成式AI發展的第二、三波發展浪潮,出門問問團隊的技術與商業敏銳度進一步提升。
在2020年6月GPT-3剛推出時,李志飛最早面向大眾科普了大語言模型的本質,并于2023年春節赴美“解密”ChatGPT,此后官宣入局大模型,成為最早掀起中國大模型熱潮的創業引領者和專家,也成為出門問問推出“序列猴子”大模型的序章。
“序列猴子”是一款擁有除文本之外,還能夠生成圖像、3D內容、語音生成及語音識別的多模態大模型,其以語言為核心的能力體系,涵蓋“知識、對話、數學、代碼、邏輯、思維鏈、規劃”六個維度。
出門問問的大模型業務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當前AIGC解決方案已吸引約84萬名累計付費用戶,且自解決方案推出以來產生100多萬筆付款。從財務數據上看,2021年至2023年,出門問問的毛利率分別為37.5%、67.2%和64.3%。
同時,出門問問來自AI軟件的收入,從2021年的0.6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4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40%,對應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15%上升到2023年的67.7%。其中,公司從AIGC解決方案獲得的收入,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682.2萬元、3985.7萬元和1.1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300%。
作為中國最早入局大模型的AI公司之一,出門問問不斷探索最前沿的AI技術,研發費用率常年保持在20%至30%的水平,排名同行業頭部。其中,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92億元、1.19億元和1.55億元,主要是研發人員增加及大模型開發技術成本增加。
業界稀缺的「產模結合」率先領跑大模型商業化
在AIGC賽道,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玩家聚集在應用層,以互聯網大廠為代表的玩家聚焦模型層,而以出門問問為代表的“產模結合”公司并不多見,試圖為行業開創新的商業化模式。
“產模結合”即產品和模型一體化,“產”指AI產品,“模”指AI大模型。該模式幫助大模型公司更好地確定方向,還通過產品實踐對大模型微調和優化,快速實現特定領域、特定場景下的模型定制,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獨特需求。
總結來看,如果一家公司既有產品又有模型,可以實現產品與模型的良性循環、共促互進,具備更強的核心競爭力,更有機會形成數據增長飛輪,實現TPF(Technology-ProductFit)到PMF(Product-MarketFit)的躍遷。
目前,AI技術進化曲線異常陡峭,企業通過自有資源持續迭代才有意義。資源可以靠融資,也可以通過“技術、產品、商業化”的自我閉環來獲取,出門問問率先實現了后者,成為全球第一家盈利的大模型公司,AIGC年復合增長率超300%。
不同于大多數仍在融資燒錢、大煉模型的公司,出門問問早在2020年即擁有自研中文大模型,并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始終堅持產品和用戶驅動,且率先跑通商業化,是為數不多做到了“技術、產品、商業化”三位一體的公司。
比如,2020年,出門問問就開始了大模型UCLAI的研發,對標當時的GPT-3,并推出了AI配音平臺“魔音工坊”,也是生成式AI在中國的首款商業應用,位列“AI產品榜”Top5。
如今,出門問問構建的“產模結合”的商業模式,在技術、產品、組織力等方面領先于同行。
目前,AI行業面臨激烈競爭,特別是某些領先的技術公司有意通過價格競爭贏得AIGC市場份額。在技術方面,出門問問憑借全棧式技術積累,擁有以較低的研發成本,做性價比極高的研發能力。
在產品方面,出門問問多年深耕AI應用市場,錘煉了極致化的產品力,無論是備受全球消費者愛戴的智能手表TicWatch,還是全棧式AIGC產品矩陣,都成為行業標桿類產品。
在組織力方面,出門問問跨越周期的多方面積累,從硬件到軟件、國際化,擁有快速適應技術陡峭變化的組織能力和運營能力,是具有不同能力板塊組合的“積木型公司”。
未來,出門問問將繼續根據其發展戰略,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在研發能力上投入資源。此外,通過增強現有算力提高規模、通用性和計算精度,將繼續訓練具有多模態生成能力的大模型——“序列猴子”。
招股書顯示,出門問問將密切關注市場趨勢和內容創作者的需求,以便能夠推出新的功能、特點和解決方案,以提前在行業中滿足內容創作者不時變化的需求,并擴大產品種類,增強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海外營收占比近半全球化基因與前瞻布局
2023年下半年至今,“出海”成為大批中國AI創業者的發展趨勢。出門問問在團隊、股東、產品、渠道等多方面均具有國際化基因,出海一直是其核心戰略之一。
在團隊方面,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出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語言與語音處理實驗室(CLSP),是前Google總部科學家、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也是世界主流機器翻譯開源軟件Joshua主要開發者。
李志飛在組建出門問問團隊時,注重國際化人才招募。據悉,出門問問在創立之初,便吸引了大量谷歌、微軟的工程師加入,后來被冠以“美國名校收集器”的稱號。目前,出門問問的全球員工中有61.9%是研發人員,絕大部分擁有海外名校背景。
出門問問很早就擁有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全棧式AI國際化團隊,是業內少有兼具研發、產品、品牌、電商、銷售、toB解決方案能力于一身的全球化創業公司,且擁有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全球研發架構。
出門問問憑借國際化團隊,在創立之初就以語音助手軟件切入市場,2015年推出TicWatch智能手表,同年與國際巨頭谷歌達成戰略合作,由此開啟真正的全球化之路,2016年TicWatch登陸英美澳加等國家和地區,打響了在當地的知名度。
2023年,出門問問的“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上線,掀起了海外網友“捏聲音”的熱潮。據悉,“DupDub”擁有130多種逼真的聲音和超15項編輯功能,支持超過37種語言,為音視頻創作者提供轉錄、字幕對齊和下載以及數字人工具和平臺,成為YouTube、Instagram等平臺創作者的重要工具。
在此基礎上,出門問問研發了超寫實語音合成技術,賦能DupDub實現三秒克隆人聲,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如今,“DupDub”面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入選“AI產品榜”出海明星榜單。
出門問問的股東也呈現國際化,此前獲得紅杉資本、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谷歌等國際知名機構的投資。其中,谷歌“陪伴”出門問問已有近十年。
此外,英偉達是出門問問在AIGC領域的深度合作公司,雙方在3D數字人方面的合作成果,在不久前的GTC2024盛會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