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再受寵?2023年全球AI風投和并購額連續第二年下降
財聯社4月16日訊(編輯黃君芝)經過多年的輕松融資,人工智能(AI)行業正面臨資本的重新審視。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Human-Centered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HAI)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資已連續第二年下降。
該報告援引市場情報公司Quid的數據稱,與前一年相比,2023年人工智能行業的私人投資(即風投資本對初創公司的投資)和企業投資(并購)都在下降。
具體而言,人工智能相關并購從2022年的1171.6億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806.1億美元,下降了31.2%;私人投資從1034億美元降至959.9億美元。考慮到少數股權交易和公開募股,去年人工智能總的外部資本投入降至1892億美元,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20%。
然而,一些AI企業仍在吸引大量資金,比如Anthropic最近從亞馬遜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微軟以6.5億美元“掏空”了InflectionAI的頂尖人才。HAI的報告顯示,獲得投資的AI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2023年有1812家AI初創公司宣布獲得投資,比2022年增長40.6%。
熱潮后的反思
ThomvestVentures董事總經理UmeshPadval將人工智能總體資本投入的萎縮歸因于增長低于預期。他說,最初的熱情已經讓位于現實:人工智能面臨著許多挑戰——有些是技術上的,有些是進入市場的,這些挑戰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并完全克服。
“人工智能投資的減速反映出,人們認識到,我們仍處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早期階段,以及它在各行業的實際應用。盡管長期市場潛力仍然巨大,但人工智能技術在現實世界應用中的復雜性和挑戰性,使最初的繁榮有所減弱……這表明,投資環境更加成熟和敏銳。”他說。
其他因素可能也會有影響。
美國風投公司格雷洛克合伙公司(GreylockPartners)的合伙人SethRosenberg認為,人們對人工智能領域“一群新玩家”的投資興趣越來越小。
他表示:“我們看到,在本輪周期的早期,有大量資金投向基礎模型,這是非常明顯的資本密集型項目。而人工智能應用和代理所需的資本低于堆棧的其他部分,這可能是資金減少的原因之一。”
風投公司TolaCapital合伙人AaronFleishman表示,投資者可能會意識到,他們過于依賴“預期的指數級增長”,無法證明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天價估值是合理的。舉個例子,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AI在2022年底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據報道,該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僅為1100萬美元,而運營費用為1.53億美元。
“與一年前相比,投資者在評估人工智能投資方面采取了更審慎的方法。過去一年,人工智能領域某些知名初創公司的快速興衰表明,投資者有必要完善和提高他們對人工智能價值鏈和防御能力的看法和理解。”他說。
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風險投資公司在全球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投資為258.7億美元,高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216.9億美元。但與2023年第一季度的1909筆交易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投資僅涉及1545筆交易。與此同時,并購交易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195起放緩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76起。
生成式人工智能
盡管投資界對AI的熱情度正在下降,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圖像、音樂和視頻等新內容的人工智能)仍是一個亮點。
根據斯坦福大學HAI的報告,2023年,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資本投入達到252億美元,幾乎是2022年的9倍,是2019年的30倍左右。該機構預計,到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占所有人工智能相關投資的四分之一以上。
然而,風投公司TouringCapital聯合創始人SamirKumar認為,繁榮時期不會持續下去。
“我們將很快評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能大規模提高效率,并通過人工智能集成產品和服務推動營收增長。如果這些預期的里程碑沒有實現,我們就還處于試驗階段,無法實現可持續的年度經常性收入。”他說。
與其觀點類似,幾家知名風投公司,包括MeritechCapital(其投資對象包括Facebook和Salesforce)、TCV、GeneralAtlantic和黑石集團(Blackstone),迄今都避開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而生成人工智能的最大客戶——企業,似乎也越來越懷疑這項技術的承諾能否被兌現。
在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ConsultingGroup)最近的兩項調查中,大約一半的受訪者(均為高管)表示,他們不希望生成人工智能帶來實質性的生產力提高,他們擔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能會導致錯誤和數據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