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單項排名第一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在全省開發區考核中位列“一等”
4月4日訊日前,在公布的2023年度全省開發區考核結果通報中,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再傳捷報:全省開發區考核第二組別中排名第4,被評為“一等”等次,其中在12個單項經濟指標中,工業投資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及占比、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4項排名第一。優異成績取得的背后,是開發區推改革、抓項目、強產業、優環境,一次次攻堅破難、共謀發展的接續接力。
考核的成績,反映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能力,而在上一次考核中,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僅列中游偏上。如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加快釋放區域經濟活力,成為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向改革,要未來。為此,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提出了“147”發展思路,即堅持高質量黨建統領全局,以半導體及其應用產業、智能制造產業、醫藥健康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等四大優勢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招商選商、產業強鏈、企業培育、科創賦能、數字經開、對外開放、營商環境“七大深化提升行動”開啟新局。2023年,開發區率先完成了調區擴區和沿黃合規工業園區認定,發展空間擴增至9.53平方公里,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45.2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9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1.2億元,總投資約82億元的9個鏈式項目實現落地。
產業定好了位,工作就起好了步。近年來,開發區謀篇布局優勢產業,特別是對半導體及其應用“一號產業”予以重點鏈式布局,形成了龍頭拉動、配套跟進、集聚發展的產業梯隊。在山東力冠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軍偉看來,完備的產業鏈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是一家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發、生產、銷售與專業化技術服務的企業,屬于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孫軍偉說,這里匯聚了20多家半導體領域企業,形成了上下游企業集聚的產業格局,這對企業業務開展很有幫助,“落戶開發區后,每次客戶來洽談驗廠時,看到我們專業設計工藝,再加上周邊完備的產業鏈布局,幾乎100%通過。”自2022年落戶至今,三年來山東力冠實現了產業每年翻一番的成績,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同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元山(濟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科研沉淀,也迎來了“收獲季節”。企業運營總監李媛說,當前企業車規級碳化硅功率模組量產線已經入場,將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量產。“我們的產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發動機,可讓車身設計更加輕量緊湊,既節省成本,又提升續航里程。目前已與上汽、濰柴等大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
發展好不好,企業最知道。近年來,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著力在營商環境上實現新提升,堅持在優化服務上做加法,在問題訴求中做減法,最終換取了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的乘法結果,讓“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蔚然成風。
濟南華研國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辦公場所的選擇,成為了企業成立后的第一個問題。據企業財務總監趙曉波回憶:“當時開發區主動找到了我們,因為我們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和制作與一體的企業,是有生產廠房規劃的,所以工作人員便建議我們選擇低層辦公,這樣便于后期生產管理,也有利于未來客戶來參觀洽談。”趙曉波說,這一舉動讓他感到很貼心,因為真正做到了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經過幾年的發展,印證了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現在我們感覺,在這里工作沒有后顧之憂,能夠一門心思搞科研、闖市場。”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穩中攀升,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0.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2.2%、進出口總額增長58%……新質生產力效能加速釋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優勢不斷凸顯。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已然吹響。未來,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將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在項目深化、產業強鏈、企業梯隊、科創賦能、數字園區建設和營商環境六個方面,在線索項目、儲備項目挖掘上“謀增量”“優存量”,賦能四大優勢產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建立“梯次清晰、類型豐富、數據詳實、產業聯動、動態更新”的企業培育庫,大力實施產才融合發展計劃,加快建立數字化服務平臺,著力提升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奮力打造成為政策高地、成本洼地和投資熱土。(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