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搖起白旗”,中東資本“曲線救賽”
記者梁勁松
原以為在高爾夫世界里燒錢就能解決問題,結果還真不能!中東資本燒錢超過42億元(美元,下同)辦起來的LIV(高爾夫世界超級聯賽)雖然財雄勢大,卻始終無法為LIV球星們解決高爾夫世界積分的問題,正如某家美國高爾夫權威媒體最近刊出的文章所說——《LIV在申請世界積分的問題上搖起了白旗》。
世界積分大門緊鎖
美國巡回賽是目前全球頂級的高爾夫職業賽,這兩年LIV的興起卻有力地沖擊了美國人借著美巡賽獨霸世界高壇的局面。LIV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錢,其幕后金主中東資本除了為LIV的每站比賽設立巨額獎金外,還拿出更多的錢去吸引球星,像美國天王米克爾森,寧愿被美巡賽封殺也要轉投LIV賽事,關鍵就是中東資本將1億元的“轉會費”直接給他個人。
失去球星就失去市場進而失去統治力,美巡賽因而全面封殺LIV,除了取消所有LIV球員的美巡賽正卡外,更狠的一招是讓LIV無緣世界積分。
球員世界積分的多寡,不僅決定其世界排名的高低,而且還決定其有無大滿貫和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由于美巡賽對世界積分組織有控制權,世界積分組織已多次表態LIV的辦賽形式(每站48名選手,無淘汰賽制度)迥異于傳統的巡回賽模式,與全球其他24個巡回賽相比,缺乏廣泛且公平的競爭機制,世界積分組織無法評價LIV球員的世界排名水平。
作為LIV的首席執行官,高爾夫名宿格雷格.諾曼近日無奈地承認,世界積分組織已完全拒絕了LIV申請世界積分的訴求。“我們做了巨大努力,確保你們的成就能在現有的世界排名體系下得到認證。”格雷格.諾曼在向LIV球員發出的郵件中寫道,“十分不幸,世界積分組織沒有多少意愿與我們有效地合作。”
LIV曾標榜其參賽球員全是世界排名前50位的球星,但在美巡賽的運作下,24個能獲得世界積分的國際巡回賽紛紛對LIV球員說不,導致LIV球員拿不到世界積分,其世界排名迅速下降,時至今日,靠著吃老本還能躋身世界前50位的LIV球員只剩4位。包括大滿貫英國公開賽前冠軍卡梅隆.史密斯、萊德杯名將泰瑞爾.哈頓在內的諸多LIV球手,在無緣世界積分后,不僅難以獲得四大滿貫的參賽資格,而且可能連奧運會都打不了,因為奧運會參賽資格主要根據世界排名決定。
聯手亞巡力求突圍
面對嚴峻形勢,力求突破世界積分封鎖的LIV開始“曲線救賽”——與亞洲巡回賽、歐洲巡回賽等已取得世界積分發放資格的巡回賽聯合辦賽。
亞巡賽今年新增的10站國際系列賽,就是與LIV聯合認證的,這應該算是一種“雙贏”:對于之前比較缺乏資金的亞巡賽而言,中東資本的注入有力提升了亞巡賽的辦賽規模和吸引力;而對于缺乏世界積分的LIV而言,亞巡賽既有的世界積分很容易就能蹭到,因為亞巡賽此前的參賽球員水平不高,LIV球員參賽如狼入羊群。像亞巡賽阿曼站,多達21名LIV球員參加,名列前茅的幾乎都是LIV球員,包括奪得冠軍的墨西哥球手卡洛斯.奧爾蒂斯。再如亞巡賽馬來西亞站,LIV球員大衛.普伊格參賽奪冠后,不僅得到了久違的世界積分,而且還獲得大滿貫英國公開賽的參賽資格。
與歐巡賽聯合辦賽,對于LIV來說是“曲線救賽”更好的辦法,因為歐巡賽的世界積分比亞巡賽更多。像LIV球員華金.涅曼,通過參加LIV與歐巡賽聯合認證的澳大利亞公開賽并奪冠,不僅重新獲得世界積分、迅速拉升自己的世界排名,而且還借機獲得了美國大師賽和英國公開賽這兩個大滿貫賽的參賽資格。LIV球員迪安.伯梅斯特,則借著在歐巡賽約堡公開賽奪冠獲得了世界積分和大滿貫英國公開賽的參賽資格。
雖然與歐巡賽聯合辦賽更易獲得積分,但明眼人也能看出歐巡賽在與LIV的合作上并不像亞巡賽那么積極,因為歐巡賽歷來都是美巡賽的“小弟”,在美巡賽刻意打擊LIV的背景下,LIV掏錢再多也換不來歐巡賽的真心合作,所以歐巡賽只愿意拿出少數經營不佳的賽站與LIV合辦,與LIV的合作力度遠遜于亞巡賽。
換而言之,LIV在世界積分這個問題上面臨的挑戰依然艱巨。據聞,LIV正在與美巡賽談判合作的可能,但美巡賽總裁杰伊.莫納漢透露談判的進展很不順利,只要美國人繼續從中作梗,世界積分組織就很難向LIV張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