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可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和新能源汽車首付比例最低可為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愿北京報道
近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汽車以舊換新等細分場景,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適當減免汽車以舊換新過程中提前結清貸款產生的違約金。
具體為: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
2017年11月,央行、原銀監會曾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0%,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
上述《通知》的發布,意味著金融機構可以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即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可達到100%,即按所購汽車價格全額發放。其他類型的汽車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保持不變。
據了解,上述《通知》是為落實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中“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的要求,以推動汽車以舊換新,支持促進汽車消費。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金融機構發放汽車的貸款主要為銀行、汽車金融公司、汽車集團財務公司、互聯網汽車服務公司等。
2023年6月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全國25家汽車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到9891.95億元,零售貸款余額為7852.58億元;全國25家汽車金融公司零售貸款車輛655.44萬輛。
商業銀行憑借傳統資金優勢和廣泛的渠道網點布局也成為汽車金融重要的參與方,多家銀行已布局建立專門的汽車金融業務中心/汽車金融事業部。如,中信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該行汽車金融合作客戶達8000戶,投放規模近5800億元,汽車金融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平安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該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3024.75億元,全年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368.03億元,同比增長47.8%。
中誠信國際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乘用車市場進一步恢復2021年、2022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3年各車企推出新車型并采取多種措施以沖擊全年銷量目標,全年乘用車市場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預計2024年汽車行業銷量仍將呈增長態勢。”
上述《通知》還要求,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結合本機構汽車貸款投放政策、風險防控等因素,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汽車貸款具體發放比例、期限和利率;切實加強汽車貸款全流程管理,強化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持續完善借款人信用風險評價體系和抵質押品價值評估體系,保障貸款資產安全,嚴防貸款資金挪作他用。
“下一步,將指導金融機構落實《通知》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合理汽車消費需求。”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