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環保柴愛娜:打造實物物聯網,助力物流企業降本增效
“灰色是介于白色和黑色的一種過渡色,灰度環保成立的初衷是能把污染的黑往純凈的白去這個過渡,并解決物流行業一些包裝浪費問題。”灰度環保創始人柴愛娜說,灰度環保主要做兩件事:一是通過循環環保載具降低環境污染、緩解資源短缺,為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另外,通過物流載具嵌入客戶供應鏈,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真正的實現物流降本和供應鏈降本。
成立七年來,灰度環保生產了1000萬+只循環載具、累計循環使用次數超過2億次。全國部署了7大中心倉+180個衛星輻射倉,物流配送及回收體系在國內大小城市全面覆蓋,服務客戶480余家,因使用灰度環保的環保載具節省的碳排放有16萬噸。
逆勢增長,為客戶降本增效
過去幾年,市場主體感受到了陣陣寒意,通過各種方法來“過冬”。對于灰度環保來說卻風景這邊獨好,迎來了業績的爆發期,每年的業績都是兩到三倍的增長。柴愛娜認為,這主要得益于灰度環保設身處地的為客戶降本增效。
“從經濟成本的角度出發,單個循環包裝箱的成本雖然相對較高,但固定的物質,越是多次循環使用,成本就越低,也就越環保。此外,灰度環保還采用租賃而不是出售的方式,更是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成本壓力。”柴愛娜估算,使用灰度環保的產品后成本基本可以降低15%~30%不等,也正是這個數據,讓客戶真的動了心。
據灰度環保介紹,使用聚丙烯替代瓦楞紙后,一只箱子年均可循環使用十幾次到三四十次,甚至可“支撐”兩三年以上。如果以一只塑料箱循環使用14次、一只紙箱用2次報廢來算,一個使用周期內相當于少生產6只紙箱。這樣的環保特性使得客戶的長期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回收端,灰度環保采用“金字塔式”的回收網絡,從京東、菜鳥、沃爾瑪、大潤發等這些大B端入手,逐步拓展到優衣庫、泡泡瑪特、無印良品等小B門店,柴愛娜解釋說,B端的回收是最簡單的,因為相對集中,灰度環保把這些B端客戶做好后,再慢慢拓展到小區等C端。
灰度環保在循環載具回收方面做的很細,力爭使運營效率和運營成本契合客戶成本需求。如今,灰度根據客戶需求已經開發出托盤、圍板箱、冷鏈箱等多種物流載具。“灰度不做產品包裝,而是做物流包裝,我們的優勢在為物流企業做供應鏈優化”柴愛娜強調。
數字化管理,打造實物互聯網
灰度的核心競爭力,柴愛娜總結為兩點:一是強大的團隊,灰度匯聚了行業內*秀的一批循環物流載具專家,為灰度的產品研發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這使得灰度環保可以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特性,研究出不同的包裝類型。二是灰度物流載具的數字化管理。
柴愛娜介紹,灰度環保是通過在生產的物流載具上植入RFID電子標簽,進行數字化管理和循環箱的生命周期管理。產品出庫后,就能確定始發地、目的地,以及去哪里回收。即使是箱子流通到社會層面,任何人只要撿到這個箱子,都可以通過掃碼觸發回收的動作。
“相對于物流包裝,灰度更是一家實物互聯網公司。載具只是灰度幫助客戶實現供應鏈數字化的底層工具,通過灰度的載具,客戶會清楚產品的動銷存是多少,前端數據是多少,以更好的做好決策。”
循環物流載具不僅僅在供應鏈端可以為客戶服務,在ESG領域也同樣進行賦能,助力客戶完成ESG目標。“通過和客戶供應端和分銷端進行系統嵌入對接,每循環一次降碳量多少,這些數據都是可以通過平臺傳遞到客戶,這極大地提升了和客戶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柴愛娜說,現在灰度環保已經和安踏、無印良品、優衣庫、蒙牛等眾多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并根據就近服務客戶的理念,全國部署了7大中心倉+180個衛星輻射倉,物流配送及回收體系在國內大小城市全面覆蓋。
同時,灰度環保還新成立3家全新子公司25.5度、新芽、逆風,這三家公司業務主要覆蓋倉配服務體系,以及公司在華南華北區域市場的運營服務,共同構成完整的產品、運營、服務閉環。
柴愛娜表示,灰度環保計劃今年開啟B+輪融資,相較于純財務投資,發展到現階段的灰度更傾向于產業資本及有資源的資本方。談到一路來的創業歷程,柴愛娜說最關鍵的是要保持韌勁,保持初心,隨著市場的變化,進行能力迭代,要有一套新的打發,來適應這個市場。
“灰度環保將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