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擁抱期貨市場化解產銷錯配之痛
每年1月至3月,有色期貨品種的注冊倉單量會有比較明顯的增幅,這個現象背后是有色生產企業積極擁抱期貨市場,化解春節假期前后產銷錯配困局的重要表現。那么,作為國內運用期貨成熟度較高的產業群體,有色企業是如何解決春節假期前后面臨的一系列痛點問題的?近期期貨日報記者走進中鋁集團旗下的云南銅業、馳宏鋅鍺等生產企業,還有以中銅國貿為代表的產業貿易商,探尋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答案。
據中銅國貿金屬業務中心經理劉金平介紹,一般在春節前后,銅冶煉廠由于生產工藝的要求都是持續生產的,而下游銅桿、銅管企業,則會因為春節工人放假回家以及自身工業設備等原因,選擇在春節前兩周陸續檢修停產,一直到元宵節后下游工廠才陸續開工復產,這就導致了春節期間電解銅庫存的不斷累積。
作為集團下屬銅板塊的核心生產企業,云南銅業首席分析師張劍輝告訴記者,由于銅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生產節奏差異影響,尤其是春節期間冶煉企業生產保持穩定,但是下游企業工人收假,節后生產恢復較為緩慢,也就產生了國內長假資金收付壓力、高價值庫存占用壓力等。為了緩解這樣的壓力,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倉單注冊并參與交割也是解決途徑之一。
“得益于集團旗下的三家銅冶煉廠生產的電解銅已經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注冊交割品牌,我們作為集團銅板塊一體化貿易平臺公司,會結合冶煉廠的生產計劃、長單交貨計劃和庫存情況,在春節假期前后將一部分電解銅制成交易所的注冊倉單并進行交割銷售,以緩解庫存占用壓力,加快資金回籠。”劉金平表示,自2021年以來,中銅國貿在每年春節假期后均進行了期貨交割,累計交倉電解銅達到5.7萬噸。
馳宏鋅鍺市場營銷部業務經理李永川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上游生產冶煉企業是否選擇倉單交割,更多是與下游消費的季節性相關。大家會在銷售不暢、回籠資金困難時,將產品注冊成期貨倉單進行交割,這是一個有效的產品銷售渠道,可以有效保障企業生產運營穩定和產品順暢銷售。
他表示,在國內春節假期前后,由于下游消費的傳統淡季影響,公司也會面臨產品銷售不暢、庫存增加、資金回籠緩慢的問題。得益于公司生產的鉛、鋅、銀均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注冊交割品牌。為了緩解長假壓力,公司會對已經進行套期保值的頭寸,通過注冊倉單進行交割,可以有效緩解庫存壓力,盡快回籠資金。
比如在今年春節前一周至3月下旬,鋅錠社會庫存增加了11.7萬噸,主要是因為消費復蘇不及預期,疊加進口鋅錠供應沖擊。在春節前公司就結合歷年春節期間的情況做了預判,提前向交易所申請了交割庫容,在2月份進行了3000噸鋅錠、1250噸鉛錠的交割,3月份進行了2250噸鋅錠的交割。
可以看到,長假期間產銷錯配是有色生產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李永川告訴記者,每年1月至3月,處于傳統的春節假期前后。臨近春節假期前,下游企業陸續放假,物流運輸逐步停工,下游在春節假期前會停止采購;春節假期后,下游企業的常規復工時間在農歷正月十五后,同時消費訂單逐步恢復。
在此期間,上游生產供應是穩定的,春節后冶煉廠的產品會逐步供應到市場上,但下游短期內又無法消化這么多庫存,這時冶煉廠通過將產品注冊成期貨倉單進行交割,可以有效解決庫存積壓、快速緩解資金壓力,可以說這已經成為一個整體的市場行為,所以會看到這些年來春節假期前后有色注冊倉單量的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