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險企去年少賺了加強資負聯動應對利差損
證券時報記者鄧雄鷹
2023年,雖然人身險業務實現了久違的恢復性增長,但保險公司當年仍然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在新會計準則下,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3年合計保險服務收入雖同比增長5.6%,但累計營業收入2.2萬億元,同比下降1.4%,合計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降27%。
五大險企凈利全線下滑
2023年,上述五大上市險企普遍出現凈利潤下滑。不過,從保費服務收入來看,除了新華保險,其他4家險企均錄得同比增長。
以“壽險一哥”中國人壽為例,在舊會計準則下,該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8378.6億元,同比增長1.4%,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歸母凈利潤211.1億元,同比下降34.2%。在新會計準則下,中國人壽實現營業收入3442.7億元,同比下降11.5%;實現歸母凈利潤461.81億元,同比下降30.7%。
2023年,新華保險實現營業收入715.5億元,同比下降33.8%;實現歸母凈利潤87.12億元,同比下降59.5%。
承保和投資是維持保險公司持續經營的兩駕馬車。隨著利率長期下行,承保端和投資端因此承受的壓力正在持續釋放。從2023年業績來看,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成為拖累保險公司凈利潤下滑最重的一塊大石。
以中國人壽為例,按新會計準則下的合并利潤表,該公司2023年保險服務收入為2124.45億元,同比增長16.4%,但是投資收益從2063億元大幅下滑至314.9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從-87.51億元進一步擴大至-327.86億元,兩項合計減少營收1988億元。
剔除短期波動較大的投資收益后的數據也受到了挑戰。營運利潤以財務報表凈利潤為基礎,剔除短期波動性較大的損益表項目和管理層認為不屬于日常營運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項目,被認為更能反映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等長期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
以中國平安為例,2023年該公司實現歸母營運利潤1179.89億元,同比下降19.7%。其中,該公司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歸母營運利潤為1050.7億元,同比下降3.2%。
2023年,中國太保實現歸母營運利潤355.18億元,同比下降0.4%。太保壽險合同服務邊際余額3239.7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0.8%;合同服務邊際,是指企業因在未來提供保險合同服務而將于未來確認的未賺利潤。
普遍下調長期回報假設
2023年年報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紛紛將壽險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下調至4.5%,這也是該假設7年來再度下調。
率先下調長期投資回報假設的上市險企,是率先發布年報的中國平安。
據2023年年報,中國平安審慎下調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至4.5%、風險貼現率至9.5%。中國平安稱,這是基于對宏觀環境和長期利率趨勢的綜合考量。
此前,中國平安曾對上述兩個假設進行過調整——2009年將風險貼現率由11.5%下調至11.0%;2016年將非投資連結型壽險資金的未來年度投資回報率上限從5.5%調整至5%。上述假設一直延續至2022年。
除了中國平安,A股上市險企多在2016年左右調整更新了投資回報率假設,中國人保也在2020年調整了未來年度投資收益率假設,2022年上市險企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普遍為5%。
近年來,長期低利率環境疊加資本市場劇烈波動,使得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持續下滑,現行投資回報假設再度面臨挑戰。
2023年年報中,中國人壽采用的投資回報率假設從5%下調至4.5%,同時風險調整后的貼現率從10%下調至8%。
中國人保也調低了投資收益率等精算假設。2023年年報中,人保壽險采用的投資收益率假設傳統險為每年4.5%,分紅與萬能險為每年4.75%;人保健康的投資收益率假設為4.5%,此前投資收益率假設為5%,同時該公司將計算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的風險貼現率從10%調降至9%。
中國太保2023年長期險業務的未來投資收益率假設也從5%下調至4.5%,且該公司表示以后年度保持在4.5%水平不變。短期險業務的投資收益率假設,參照央行在評估日前最近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水平而確定。此外,計算太保壽險有效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的風險貼現率假設則從11%下調至2023年的9%。
新華保險也在2023年審慎下調用于內含價值評估的非投連賬戶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至4.5%,此前該公司傳統非分紅險、分紅險等險種長期投資回報假設為5%,新傳統險的長期投資回報假設為5.25%。同時,新華保險采用的風險貼現率從11%下調至9.0%。
加強資負聯動成共識
在2023年上市險企業績的發布會上,如何防范利差損成為投資者必問的問題。
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董秘龔興峰在業績會上表示,2023年投資市場的波動給整個壽險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利差損風險課——利率對長期負債而言有杠桿作用,如果不能覆蓋負債成本,產生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
談及利差損風險的應對,龔興峰表示,首先就是資產負債管理:一是需要從更高層面、穿透周期的角度來看待壽險業務,要加強長期主義的理念;二是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三是真正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聯動,要把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壁壘打穿,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上強化對于資產負債管理的統籌領導;四是要不斷創新。
他還介紹了新華保險的近期實踐。該公司對一些分紅產品賬戶成立專班,構成人員包括壽險的渠道部門、壽險的負債管理部門,以及投資部門和資產管理公司具體負責賬戶的投資經理。專班人員一起研判未來發展情況,包括負債端銷售的情況、資產端配置的情況,形成資產負債聯動,打破了隔離墻。
由此,一方面負債端壓降成本,降低3.5%定價利率的產品,嚴格執行“報行合一”,并希望能壓降銷售費用和其他管理費用,提高管理效率,壓降不必要的成本,更多讓利于客戶。同時,資產端也提升了專業化、市場化的管理要求。
龔興峰同時表示,新華保險自身產品對于利率敏感度較高,下一步會加大對萬能、分紅等“利變性”產品的創新力度以及銷售力度,從而從長期更好地壓降利差損風險可能的敞口。
中國人壽亦在年報致辭中首次將“強化資負管理”單獨列示。中國人壽總裁利明光在業績會上表示,低利率環境下的壽險應對,首先就是理念先行,要強化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將這一理念貫穿到公司經營的整個鏈條。
“我們有信心實現相對穩定的長期投資收益。”中國人壽副總裁、首席投資官劉暉表示,中國人壽目前的資產配置穩健,優質資產儲備豐厚,具備了抵御不利因素帶來的短期波動的能力。她坦言,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壓力在加大,面對當前市場,中國人壽在資產配置方面的基調是“守正創新、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