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以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4月1日至2日,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后的首次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會議從著力健全基礎制度、釋放要素潛能、加快轉型賦能、促進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安全保障、推進國際合作、抓好試點試驗八個方面做出工作部署,奮力開創國家數據工作新局面。受訪專家認為,此次會議提出的多項舉措環環相扣,整體服務于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更好發揮數字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驅動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具體來看,一要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建立健全數據產權制度,制定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和交易的政策,建立數據要素收益分配機制,健全數據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機制。二要提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發揮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示范效應,持續探索企業數據、個人數據開發利用新路徑,全力推動“數據要素×”行動,著力繁榮數據開發利用生態。三要以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四要促進數據科技創新發展。圍繞技術發展加快產業布局,形成數據科技與數據產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五要優化數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和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好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六要強化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始終緊繃數據安全這根弦,提升數據安全的技術保障水平。七要提升數據領域國際合作水平。統籌做好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完善國際數字治理“中國方案”,持續優化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八要發揮試點試驗的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支持更多地方因地制宜加快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此次會議提出的多項舉措環環相扣,整體服務于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更好發揮數字化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驅動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其中,基礎制度建設事關數據能否高效流通;數據開發利用則是要尋找更多應用場景,發揮數據的乘數效應;數據基礎設施是發揮數據乘數效應、支持數字化賦能的物質基礎;強化安全保障則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數據領域的國際合作至關重要。通過統籌做好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不僅能學習和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和技術,還能推動國際數字治理體系的完善,為全球數據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同時,“通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可以及時發現和總結經驗,為全國范圍內的數據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這有助于減少整體工作的盲目性和風險性,提高數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王鵬認為。
在信息時代,數據要素的合理流通和充分利用,是推動產業變革、提升生產力水平的關鍵因素。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數據要素將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助推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