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輝能源:二十三年技術創新之路風雨兼程大浪淘沙始見真金
在21世紀的能源革命浪潮中,儲能技術的變革已經逐漸成為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作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技術手段,新型儲能已成為新興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推動儲能發展,近年來多項儲能相關政策密集發布,近期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出現“發展新型儲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等字眼。
隨著儲能產業快速發展,新型儲能技術層出不窮,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遍地開花。不過,鋰離子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長周期壽命和充放電效率高、響應速度快深受市場青睞,也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新型儲能技術。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2023年底,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4%,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在鋰電池領域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推動了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新技術及新材料的開發。根據《能源儲存科學與技術》期刊,2022年全球發布的儲能技術研究論文中,中國所占比例達到了50%,比2021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憑借技術、產業鏈協同的優勢,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賽道“一枝獨秀”,高工鋰電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達206GWh,全球占比91.6%。
新型儲能作為近年最火爆的產業之一,新興企業雨后春筍般涌現,行業快速進入白熱化的“淘汰”階段。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行業開始走向分化,部分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公司開始在全球舞臺嶄露頭角,部分公司經營不善瀕臨破產,還有企業跨界失敗宣布撤資。值得一提的是,行業中也有如鵬輝能源(300438)二十三年如一日般堅守鋰電行業,發展行穩致遠的老兵。鵬輝能源相關人員表示,自2001年成立以來,公司連續二十二年實現營收正增長。2015年上市后,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力量駛入成長快車道,營收規模屢次突破新高。作為擁有強大研發實力和技術積淀的新型儲能領跑者,鵬輝能源儲能市占率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前十,已成為行業內不可忽視的含有技術創新基因的核心供應商。
深耕鋰電二十三年儲能先行者詮釋“軟實力”
細看鵬輝能源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公司獲得成功并不是偶然,從消費類電池到儲能產業,每一次轉型都準確踩在了風口。
2001年,恰逢消費電子煥發生機,鵬輝能源精準聚焦鋰電池和鎳氫電池,迅速拿下消費類電池市場。公司研發的1800mAh鎳氫電池突破容量限制,成為國內容量最高的一款電池,還獲得了廣州市的科技進步一等獎;隨后還成功開發一次鋰鐵電池,是目前市場上一般高能堿性電池能量的6—10倍,是世界第二家能生產該電池的企業,填補當時國內產業空白,收獲了“中小企業創新獎”。
隨著消費類電池市場走向飽和,為了進一步突破成長上限,鵬輝能源在新能源發展初期,便前瞻性的布局動力、儲能領域,開辟第二增長點。2009年公司推出了首款磷酸鐵鋰動力電池,2011年推出儲能電池,也是當時最早涉足儲能產業的企業之一,至此開始積極對新能源行業進行前沿探索。
而真正助力鵬輝能源完成向新型儲能方向蛻變的是2019年,鵬輝能源把握住新型儲能產業機遇,以“聚焦儲能,做強儲能”為發展規劃,正式轉向新能源。隨后,公司持續加速儲能擴張腳步,推出大儲、戶儲、便攜式儲能等應用領域產品,并陸續完成全球產品認證,產品線和產品力日益豐富強勁。
在快速發展的路程中,究竟是什么讓鵬輝能源在每一個風口都能順風而上?究其原因,公司過硬的競爭力或主要來源于技術創新“軟實力”。在過去二十三年里,鵬輝能源通過深入研究電芯材料體系,不斷追求儲能技術的極致安全性、能效性和長循環,長期在材料、工藝、結構設計和模塊構建方面的研發構建起深厚的技術“護城河”。
“軟實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但在董事長夏信德的帶領下,鵬輝能源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統性工程。據了解,夏信德擁有豐富的技術背景,不僅畢業于中南大學電化學系,還曾擔任廣州555電池研究所副所長,可謂真正的“技術匠人”。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鵬輝能源打造了一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兩個省級科研站,招募2200多名研發人員,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等十多所國內外頂尖學府長期合作,共同攻克鋰電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難點、痛點。
這為鵬輝能源多元化的技術探索路徑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公司持續提升行業地位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以技術創新為抓手突破“內卷”僵局
雖然在“碳中和”發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但是爆發式的“野蠻”發展為行業帶來高景氣度的同時,也使儲能賽道日益擁擠,產業競爭加劇。如何從激烈的行業競爭脫穎而出?
面對儲能發展的挑戰,鵬輝能源表示“技術革新”和“穩健經營”是穿越儲能陣痛期的核心策略。相對于產品價格,技術創新、產品價值才是企業競爭最終的核心,鵬輝能源總裁甄少強認為,“持續技術創新是儲能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大浪淘沙之后,真正擁有技術實力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儲能賽道擁有一席之地。”
甄少強還表示,“市場真正需要的不是低價,而是基于專業比拼后形成的極致性價比”。想要形成極致的性價比,只有達成十足的專業化。鵬輝能源新發布的產品和技術對專業化進行了充分詮釋。
產品方面,面對電池壽命、能量密度、溫度適應性等電池行業的共同痛點,鵬輝能源瞄準儲能電池大容量、長壽命和低成本發展趨勢,2023年開發出安全能效兼具的風鵬電芯314安時、低溫家儲/便攜電芯、大圓柱電芯和鈉電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鵬輝能源是最早實現314安時單體大容量電芯量產的企業之一。據了解,300安時以上的大容量電芯降本增效優勢顯著,尤其在集中式儲能領域,已成為行業主流發展方向。
以可用于發電側、電網側和工商業儲能的314安時大型儲能電芯為例,其使用的超浸潤低阻抗電解液技術、高安全復合隔膜技術、納米級安全涂層技術不僅保證了電芯的安全性,高熵長循環石墨負極技術、正極新型材料S24技術和獨創的正極粒徑級配高壓實技術還可讓電芯循環壽命超過萬次,降低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時,該電芯運用親鋰高分子涂層隔膜、創新的超聲焊激光焊工藝以及高穩定性、低阻抗界面,使能效水平達到96%以上,行業內屬于領先水平。
在材料創新領域也獲得多項技術成果,鵬輝能源2023年全新問世的S24創新技術,不僅電化學性能上循環次數提升20%,而且突破了傳統PVDF+NMP材料有毒的局限性,完全實現材料綠色環保,具有高安全性和環保性。在電解液方面,其研發的凝膠阻燃電解液技術可使原位化成聚合的凝膠網絡鎖住游離液態電解液,高分子的凝膠網絡提供了優異的熱穩定性,從源頭避免熱失控發生,同時網格中液體電解液能夠提供優異的離子電導,避免極化帶來析鋰風險,切實解決了鋰電池針刺起火的行業痛點。
產品力和技術力實現行業領先后,還要“走出去”。鵬輝能源曾表示,海外儲能市場盈利模式更加成熟、清晰,政策補貼力度大,對于企業來說有很大的伸展空間。2023年起,鵬輝能源頻頻亮相海外展會,在海外拓展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據了解,鵬輝能源與澳大利亞新能源新銳GenaspiEnergy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為其可再生能源項目中提供1GWh優質儲能電芯;與瑞锝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出海摩洛哥,為將來進軍西北非及阿拉伯國家市場提前布局。與加拿大DiscoverEnergySyste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完成5.1GWh采購計劃。未來,雙方將共同開拓北美儲能市場。
目前,鵬輝能源已在北美、歐洲、印度尼西亞、日本成立辦事處,以專業的海外本土團隊服務海外市場,提供定制化的儲能產品方案。另外,鵬輝能源與瑞德投資攜手,以北非摩洛哥為市場切入點,建立儲能示范項目,未來還將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為西北非及阿拉伯國家大型新能源項目、工業園區等,提供安全、可靠、優質的解決方案。
2024年1月17日召開的北美國際太陽能和儲能展覽會(ISNA&ESNA)上,鵬輝能源攜創新技術和前沿成果——風鵬電芯320安時、Magna373液冷戶外儲能柜強勢亮相,引領新能源技術創新浪潮。上述兩個儲能產品以其高安全、長循環、高能效的卓越性能,贏得現場客戶廣泛認可。這充分顯示鵬輝能源已成為支撐儲能行業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帶動中國儲能出海,在世界舞臺角逐。
積極推動新電池技術產業化落地
憑借長期對電池技術的深耕和積累,鵬輝能源還前瞻性地橫向布局了鈉離子電池、大圓柱電池、固態電池等新技術。據了解,鵬輝能源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產品矩陣,包括33系列、40系列、46系列,容量覆蓋6安時~50安時;鈉離子電池方面,公司已正式發布兩款鈉離子電芯——“方型電芯150安時”和“小圓柱電芯3050毫安時”,其中送檢的3050毫安時電芯產品通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電池測評,成為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
據了解,鵬輝能源在全球市場幾乎是第一家穩定量產大圓柱電芯產品的企業,從2022年開始,已經大批量向客戶穩定供貨,經過量產及客戶的充分驗證,大圓柱產品各項性能表現優異,尤其循環性能行業內遙遙領先,贏得客戶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鈉離子電芯技術在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體系獲得研究成果及量產。
目前,儲能市場中,已有多個應用鈉電的項目落地,據起點鈉電統計,2023年以來,多地新型儲能項目名單中涉及鈉離子儲能項目有6個,規模超600MW/1200MWh。市場上多個機構也預判2024年或為鈉電池規模化運用元年。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電池技術在新能源車、兩輪車、儲能等應用領域的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鵬輝能源有望享受行業發展紅利,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募資加碼產能建設夯實行業領先地位
若技術創新是“企業”向前發展的源動力,與之適配的先進產能建設則決定了企業成長的天花板。
2023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225GWh,同比增長50%。此外,中國鋰電池企業還憑借規模優勢持續加快出海速度,進一步提升全球儲能市場的滲透率。面對市場旺盛的需求,鵬輝能源已在全球布局九大生產基地,產能充沛,可以滿足下游客戶需求。
在碳中和的發展大背景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對于傳統石化能源的替代如火如荼,儲能作為平滑電力輸出的重要設備勢必成為新的藍海。目前,儲能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成本、安全、效率等難點仍是各大企業的頭號課題,可以預計的是,未來真正掌握儲能核心技術的企業將優先搶占市場有利位置,在儲能需求爆發時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