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真招實策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編者按民營經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家統計局3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民營企業出口增長達到19.2%,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增速由負轉正,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1.6%,反映出2023年以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落地見效。民營經濟活則全局活,民營經濟興則全局興。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民營經營主體活力,近日,地方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和民營企業“最愁、最盼”問題,不斷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這些真招實策是對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化、細化、實化,是指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文件,將有力煥發民營經濟活力,讓民營經濟發展迎來“又一春”。柴潔本報記者|張子麟郭建軍浙江:不斷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我們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制定實施《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振市場預期和企業信心。”3月27日,浙江省省長王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目前,浙江省全省市場經營主體達1040萬戶,相當于每6.5個浙江人就有1個老板。浙江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杜旭亮表示,廣大浙商是浙江寶貴資源和寶貴財富,他們發揚“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講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為浙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截至2023年底,民營經濟創造了浙江67.2%的生產總值、71.7%的稅收、80.2%的進出口、87.5%的就業、96.9%的市場經營主體;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25年居全國首位……“我們常常講,既要關心民營企業飛得高不高,更要關心民營企業飛得累不累。”杜旭亮透露,浙江省將全力以赴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努力在環境上解壓、幫扶上解渴、發展上解憂,切實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主要舉措包括:——以法治環境護航,讓民營企業放心投資。先后出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涉營商環境法規制度“立改廢釋”等工作,廢止、修改規章20件,清理規范行政規范性文件2379件,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以政策環境引航,讓民營企業舒心經營。杜旭亮介紹,去年發布的《若干措施》共32條,其中有不少實實在在的新舉措。比如,為了進一步破除“玻璃門”、“隱形門”、“彈簧門”,提出了“不準限定投標人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股權結構”等“七個不準”,努力消除民營企業公平參與招標活動的障礙。再比如,為了全力滿足民營企業對資源要素保障的迫切需要,《若干措施》創新提出“3個70%”的要素保障機制,產業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都要在70%以上等。——以發展環境續航,讓民營企業安心發展。梳理提出了向民間資本推薦的“3張項目清單”,即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清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清單和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清單;同時,積極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油氣等傳統壟斷領域,參與了杭紹臺鐵路、杭溫鐵路、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三澳核電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設。“總之,我們將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以更大力度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推動民營企業既‘鋪天蓋地’、又‘頂天立地’,不斷擦亮浙江民營經濟的‘金名片’!”杜旭亮強調。福建: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蹄疾步穩日前,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向社會解讀強省戰略有關政策及成效。2023年8月,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提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的省份,從戰略高度專題部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上,福建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文洋表示,2023年,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實現良好開局——全省“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已出臺了20項配套政策措施,修改廢止了313件妨礙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地方性文件,全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上線省一體化大融合執法平臺,規范全省一萬多個行政執法事項和9000多項裁量基準……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需細化到工作實際。福建制定了“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近期若干舉措”,提出了支持民營企業創新轉型等六方面32項舉措;同時搭建全省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平臺,建立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等三張項目清單,促進民間投資。“2023年,福建民營經濟發展質效良好。”張文洋列舉了一組數據:2023年,福建省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3.5%,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0.2個百分點;民間制造業投資增長8.1%,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1.15萬億元,同比增長4.7%,高于全省進出口增速4.9個百分點。會上,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有關部門負責人也給予回應。例如,針對福建省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黃舒表示,將持續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完善盡職免責機制;將加快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提升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增強創新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載體服務民企效能。又如,包括招投標領域在內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是民營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張文洋表示,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加強項目推介、預留份額、完善評標標準等方式,提高民營企業中標率。“福建省發展改革委正在對營商環境監測指標進行相應的修訂,將把民營企業的中標率情況作為評判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民營經濟由“大省”到“強省”,福建的腳步越來越快。今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了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2024年2月,福建成立了以省委書記周祖翼為組長、省長趙龍為第一副組長的全面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領導小組,并召開了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張文洋更是用數據說話——2024年1~2月份,福建省民間投資增速(扣除房地產)7.6%,高于同期固投增速2.6個百分點,全省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3%,民營企業進出口2073.5億元,同比增長21.9%,均高于同期全省增速8.8個百分點。“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山西:未來5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施工藍圖”出臺近日,山西省出臺《山西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要有效破除隱性壁壘、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政策保障、強化擔當服務,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制定了未來5年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民間投資占比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的量化發展目標。2023年山西全省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8.5%。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馬雙喜介紹,山西將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實施,依托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信息系統,統籌推進特許經營項目的規范實施。目前,已經受理了20多個擬采取特許經營模式的公路項目,計劃總投資超1000億元。山西省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樊偉強表示,《行動方案》共六部分20條。其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突出“大視角”吸納借鑒。充分銜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配套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最新政策,實地調研學習“晉江經驗”,積極借鑒浙江、福建、山東等地區的典型做法,確保政策舉措有理論和實踐雙支撐。二是突出“小切口”精準破題。近年來山西省已先后出臺民營經濟發展“30條”“23條”等綜合性政策,《行動方案》側重從操作層面發力,量化明確了20多處具體目標、數額、時間節點等,便于政策措施執行落地。三是突出“廣傾聽”回應訴求。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38個部門共同研究起草《行動方案》的過程中,專門邀請民營企業家,近距離、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對準入準營壁壘、“兩不一欠”治理、法治保障權益等民企關切問題,共同探討提出具體舉措。樊偉強表示,《行動方案》是山西省“十四五”期間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施工藍圖,它的貫徹落實,將對山西省優化發展環境、激發民營經營主體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與省直相關部門加強協同聯動、匯聚攻堅合力,共同推動《行動方案》加快落實見效,為促進山西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注入強勁動力。”廣州:提供優質營商環境助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經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批準,《廣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發布。《條例》分設七章,共四十一條,在要素保障、創新發展、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為廣州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環境、破解難題、提振信心。其中,為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條例》提出金融支持剛性要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民營經濟組織貸款占比,對符合條件的民營經濟組織開展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等續貸業務。同時,采取不動產二次抵押、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等創新扶持措施,合理滿足民營經濟組織融資需求。為著力提升廣州民營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條例》明確完善專精特新扶持政策體系。要求工信部門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培育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民營經濟組織,按照規定給予民營經濟組織認定獎勵、園區培育獎勵、用地用房支持等。此外,《條例》還以“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為原則,通過地方立法為廣州市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營商環境。例如,加強政策推送與指導方面,《條例》明確,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部門應當歸集、發布全市惠企政策信息并提供指導等服務,建立反映問題渠道,收集民營經濟組織的合理訴求,及時受理并限期答復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管理者提出的問題和訴求;《條例》注重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提出推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制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同時,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建立健全溝通成果督辦和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