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大反彈,帶火碳酸鋰?最新研判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基金報
碳酸鋰價格從高位“雪崩”至10萬元/噸后,已維持穩定數月。但進入3月份后,碳酸鋰走出一波反彈行情,疊加3月新能源汽車終端銷售全面回暖,沉寂已久的碳酸鋰賽道似乎看到了久違的“曙光”。
這一背景下,市場出現了不少關于“碳酸鋰價格進入上行通道”的聲音。而包括江特電機(維權)、西藏礦業在內的多家鋰鹽廠商4月2日股價也出現久違的大漲。
不過,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判斷碳酸鋰下游需求出現明顯提振,為時尚早。
在業內看來,在動力電池環節方面,眾多車企春節以來的降價促銷,令需求節奏或有所前置,二季度或透支部分下半年需求。而在儲能方面,需求端存在較大變數,但在成本大幅下滑的刺激下,下游廠商沖擊630并網時間節點,或成為刺激短期需求的主要因素。
業內普遍認為,碳酸鋰價格短期內不具備大幅上漲和下跌的空間。
降價促銷或透支下半年需求
“降價促銷確實提振了銷量,車企一般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份左右才會進行大規模促銷,但今年提前到了2月中旬左右,一些車企的反饋是,降價促銷的效果確實超過了他們預期。”一位動力電池廠商人士告訴記者。
從數據看,一眾新能源車企的降價策略起到立竿見影效果。其中比亞迪重回30萬輛大關;廣汽埃安月銷量再度超過問界和理想,重返3萬輛以上;包括極氪、零跑、蔚來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交付量也重回萬輛以上。
有市場機構調研顯示,在3月電池、正極排產同環比恢復明顯且超過1月水平的基礎上,4月鋰電整體排產環比增10%左右。在市場看來,上游碳酸鋰環節的供給也有望與下游需求形成共振。
在記者采訪的另一位資深鋰電分析師看來,動力電池需求可能在4月份還會持續。她表示,除了降價促銷之外,“以舊換新”政策效果也會逐步顯現。“4月底的北京車展同樣會對終端銷售產生提振作用。”
因此,在她看來,多重因素疊加下,3月-4月份新能源汽車的終端需求或有明顯提升。不過,她同時提及,上述需求釋放或會提前透支下半年的終端消費需求。
實際上,東方證券期貨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及,車企價格戰、政策端以舊換新、車展多重刺激疊加下,需求節奏或有前置,二季度或透支部分下半年需求。
“我們對于動力電池全年的增速預期,基本上還是保持和之前差不多,位于20%的同比增長水平,也許后面會有一定上修,但要看后面市場的具體表現情況。”前述分析師表示。
儲能需求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而在儲能需求一端,業內普遍認為今年行業面臨的變數較大。
回顧近幾年的儲能電池出貨情況,2022年,由于需求端迎來快速爆發,儲能行業上演了“需求高升+漲價”的高景氣行情,快速增長的需求也致使各家廠商紛紛開啟擴產計劃。
而到2023年,終端需求的突然“熄火”讓市場熱度一度降到“冰點”,供需錯配導致內卷競爭愈演愈烈。盡管如此,據SNE數據顯示,從全球范圍來看2023年儲能電池出貨量仍達185GWh,保持高增。
然而,由于新玩家切入、產能擴容迅猛,導致儲能產品價格不斷走低,甚至已經擊穿了不少廠商的成本線。高工鋰電在年初曾預計,2024年儲能電芯價格將穩定在0.4元/Wh左右,而儲能系統價格將穩定至0.8元/Wh,但低于成本價的無序競爭仍會存在。
但當前,儲能市場價格走勢恐怕超出此前預期。“現在儲能系統單價基本在0.6元/Wh左右,基本是兩年前的三分之一,”一位央企儲能系統廠商人士告訴記者。
他表示,上游電芯廠商基本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價格已經擊穿了剛進行業的廠商的成本線。“有些廠商虧著本在做,也是希望綁定客戶獲得后續一些微薄的訂單。”
不難看出,“價格戰”在當前儲能環節的慘烈程度,絲毫不亞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對于今年的整體需求,前述鋰電分析師分析指出,首先,國內儲能電站目前普遍利用率較低,而且比較難以實現盈利,后續配儲方面有意愿下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海外,歐洲整個庫存處于較高水平,“樂觀估計,庫存水平足夠消耗到2024年年中”。她表示,再加上歐洲市場經濟增速緩慢,可能有部分國家儲能補貼退坡,導致投資意愿有所減弱。“我們認為2024年歐洲整個儲能需求方面會有所下滑。”
不過,她同時提到,國內630(即6月30日之前)仍是裝機并網時間節點,且部分2023年底未并網的項目或延后至2024年中完成并網交付。在她看來,這或是短期內拉動儲能需求的主要動力。
鋰礦、鋰鹽廠商庫存仍高
在業內看來,無論從動力電池端還是儲能端,均難以對碳酸鋰需求形成長期支撐。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鋰礦、鋰鹽廠商碳酸鋰庫存目前仍相對較高,短期沒有主動去降庫的實際行動。這一點從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報表中便可窺見。
從已經披露2023年年報的鋰鹽廠商來看,不少上游廠商存貨余額與2022年同期相比,反而出現提升。
例如,天齊鋰業截至2023年底的存貨余額為31.51億元,而在2022年底,這一數字為21.44億元;盛新鋰能2023年底的存貨余額為29.31億元,較2022年底的27.43億元略有提升。
反倒是電池廠商的去庫存意圖明顯,寧德時代2023年底存貨余額為454.34億元,較上一年底的766.69億元大幅下降四成以上。
宏源期貨分析師王文虎認為,當前下游需求不夠強勁,使得下游對高價抵觸較大,價格難以向上形成突破。另外,鋰礦價格隨碳酸鋰價格走高,碳酸鋰成本上移,提供支撐,價格下沿上移同樣難以向下突破支撐。同時,產業鏈更加穩定、合理的庫存數量與結構也起到一定平抑價格波動的作用。
他認為,對于碳酸鋰走勢,中長期應重點關注兩方面:一是接下來新能源消費終端產銷增速是否會下滑,導致現實需求不及預期,對價格形成拖累;二是三季度礦端資源能否如期如數落地。
實際上,鋰鹽廠商也表達了對碳酸鋰價格預期的看法。一位頭部鋰鹽廠商人士對記者表示,2024年2月后的碳酸鋰市場相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轉,但當前碳酸鋰現貨價格仍在10萬左右,期貨價格在10萬-11萬元區間波動。他認為,今年碳酸鋰價格以穩定為主,不會有較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