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
2024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代表委員都關注了哪些兩會熱點?一起來看↓↓
1
我國現行有效法律共300件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介紹,一年來,常委會共審議法律案34件,通過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7件;決定批準或加入條約、重要協定10件。目前,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300件。
2
我國將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圍繞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監督法、監察法等。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等,修改礦產資源法、企業破產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制定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能源法等,修改國防教育法、網絡安全法。
3
最高法:刑法“第二十條”已被喚醒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報告舉例說,付某酒后夜間到馬某家砸門、叫囂殺人,馬某告知其找錯人并報警,付某不予理會并砸碎多片窗玻璃,馬某持刀出門制止,付某與其廝打,馬某手、背部受傷,付某被刀傷多處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認定馬某屬正當防衛,宣告其無罪。報告明確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是口號,“第二十條”已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詳情】
4
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
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殘聯兼職副理事長王永澄分享了一個細節: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專門準備了盲文版的會議文件,方便閱讀。滿滿的細致安排,不僅僅使我履職無障礙,也令我感受到國家和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愛。
5
陳軍代表:未來一兩年,電動汽車充一次電就可跑超一千公里
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介紹,他和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4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這跟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300瓦時每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相比要超出30%。未來一到兩年,要突破6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研發,讓充一次電,電動汽車就可以跑一千公里以上。
6
丁洪委員:建議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丁洪帶來了一份關于優化研究生招生機制和提高研究生待遇的提案。他呼吁大幅提高研究生待遇,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待遇,讓他們更好地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力作貢獻。“我國已是研究生畢業人數最多的國家,但還離研究生學術水平最高的國家尚有較大差距。因此急需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學術水平。”丁洪說。
7
程韜代表:鼓勵新能源商用車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江汽集團質量改進工程師程韜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多項建議。他表示,“我國汽車產業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一定先發優勢,但我們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建議在政策端給予新能源商用車一定支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推廣應用新能源商用車,鼓勵各地方政府開展的促消費政策將新能源商用車納入補貼范圍,如購置補貼、以舊換新補貼等,降低購車成本,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進一步降低用車成本。
8
白重恩委員:將碳排放配額發放給居民等終端用戶
對于碳排放配額,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認為,現有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配額初始發放方法存在不足。他建議,改革排放配額的初始發放方式,從將配額免費發放給電力企業,改為免費發放給終端用戶,特別是居民,電力企業在碳排放權市場上收購配額來滿足其需求。
9
劉尚希委員:順應數字經濟趨勢能帶來更多賺錢機會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其創造的新就業崗位占比近3成,產生的新職業中多數與數字化密切相關,在第三產業中,數字經濟帶來的崗位占到6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通過調研發現,數字經濟發展對就業具有帶動作用。經濟組織平臺化是數字經濟的基本趨勢,順應這個趨勢,可以為更多的勞動者帶來更多的賺錢機會。
你可能關注的新聞
來源:微博、視頻號
編輯:王俊杰文字整理:馬丹、高珊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