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重磅會議報告!提及經濟、金融、足球......
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3月8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我國將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等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圍繞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監督法、監察法等。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等,修改礦產資源法、企業破產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制定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能源法等,修改國防教育法、網絡安全法。
今年將檢查企業國有資產法等5部法律實施情況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有效做好監督工作。2024年預安排35個監督項目。檢查企業國有資產法、農業法、社會保險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黃河保護法等5件法律的實施情況。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設立4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共45個,帶動省、市兩級人大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6500多個,發揮立法聽取民意“直通車”作用。24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共收到各方面意見建議20多萬條。
代表議案建議辦理推動解決實際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271件議案,交由相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完畢并答復代表,其中涉及的14個立法項目已審議通過或提請審議、59個立法項目已列入立法規劃或計劃。代表在大會期間提出的8314件建議、閉會期間提出的130件建議,交由承辦單位辦理并答復代表,建議所提問題得到解決或計劃逐步解決的占75%。確定19項重點督辦建議,由相關專門委員會負責督辦,推動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
我國現行有效法律共300件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介紹,一年來,常委會共審議法律案34件,通過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7件。決定批準或加入條約、重要協定10件。目前,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300件。
增強人大監督工作針對性實效性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一年來,常委會共聽取審議“一府兩院”22個報告,檢查5件法律實施情況,組織開展2次專題詢問、7項專題調研,作出2項決議。依法依規辦理群眾來信來訪157212件次。
生態環境法典草案今年提請審議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透露,2023年,常委會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成立工作專班,扎實有序推進,努力在本屆內編纂出一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系統規范協調的生態環境法典。報告提出,今后一年,要編纂形成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并提請審議。
最高法工作報告
最高法:金融行為須合規,高管違法要嚴罰,中介失職必追責
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人民法院審結金融案件303.2萬件,同比增長8%。針對信用卡和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持續增長,發出2號、4號司法建議,促進授信審查、規范保險業務,協力加強金融監管。與此同時,加大對資本市場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判罰力度。比如,某新三板公司在股票發行中虛增營收3億元、少披露銀行借款10億元,欺詐增發股份,法院判令其賠償投資者4900萬元,公司高管承擔最高100%連帶責任,疏于核查驗證的中介機構承擔20%連帶責任,“金融行為須合規,高管違法要嚴罰,中介失職必追責。”張軍說。
最高法談破產審判:個人可破產、可重整,更可再創業
據澎湃新聞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3年,人民法院審結破產案件2.9萬件,同比增長68.8%,力促“僵尸企業”及時出清,涉及債權2.3萬億元。此同時,人民法院引導可重整的不清算,助“危機”企業尋“新機”,審結破產重整、和解案件1485件,762家陷入困境企業成功重整,盤活資產8790億元,11.8萬名員工穩住就業。
報告特別指出,深圳法院2021年起實施《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受理個人破產申請227件。比如,梁某被法院裁定適用個人破產重整程序,與債權人協商免除利息和滯納金、三年內償還本金,梁某努力打拼、積極償債,提前15個月完成履約,我國境內首宗個人破產案審結執結,“個人可破產、可重整,更可再創業。”
最高法:刑法“第二十條”已被喚醒
據新華社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報告舉例說,付某酒后夜間到馬某家砸門、叫囂殺人,馬某告知其找錯人并報警,付某不予理會并砸碎多片窗玻璃,馬某持刀出門制止,付某與其廝打,馬某手、背部受傷,付某被刀傷多處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認定馬某屬正當防衛,宣告其無罪。報告明確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是口號,“第二十條”已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
最高法談“保交樓”:明確商品房已售難交付糾紛債權受償順序
據澎湃新聞報道,自2021年以來,數十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相繼發生債務危機,接踵而至的是全國各地出現大量房地產項目停工的現象,各地政府不得不忙于“保交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表示,最高法為此出臺司法解釋,明確商品房已售難交付糾紛債權受償順序,優先保障購房群眾權益。發出1號司法建議,推動健全合同網簽備案與預告登記銜接機制、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強化預售信息查詢和購房風險提示,促進做實保交樓、防糾紛。報告舉例說,湖南某民營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法院審理推動重整引資、復工續建,促成13家關聯企業成功合并重整,盤活資金168億元,解決1.6萬戶交房難題。
最高法:依法懲處沈德詠等30名原中管干部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博消息,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始終堅持對腐敗犯罪依法嚴懲,審結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2.4萬件2.7萬人,同比增長19.9%,依法懲處沈德詠、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贓款贓物一律追繳。落實受賄行賄一起查,嚴懲多次、巨額、向多人行賄犯罪。
最高法:打破腐敗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迷夢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博消息,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審結外逃人員回國受審案件371件,依法判處外逃20年“百名紅通人員”許國俊無期徒刑;審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沒收違法所得特別程序案38件,追繳違法所得4.5億元及價值數億元房產等,堅決打破腐敗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夢。
最高法報告:依法遏制高額彩禮,規范“知假買假”裁判標準
據澎湃新聞報道,“法院通過審判明規則、促治理,是履職重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稱,針對近年來涉彩禮糾紛增多甚至引發惡性案件,最高法制發涉彩禮糾紛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既尊重傳統習俗,又明確禁止以彩禮為名索取財物,依法遏制高額彩禮,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與此同時,針對“知假買假”索賠有利于懲治假冒偽劣,但也存在借維權敲詐等亂象,發布典型案例,亮明懲治造假售假司法態度,同時明確只在“生活消費”范圍內支持懲罰性賠償請求,公眾、商家廣泛認可,延宕20多年“知假買假”裁判標準不一問題得到規范。
最高法談網暴:公權力要為受害者撐腰,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關于懲治網暴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按鍵殺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出臺司法政策,嚴懲網暴惡意發起者、組織者及屢教不改者。明確網絡侮辱誹謗,造成被害人或其近親屬身心嚴重損害后果,或者隨意以普通公眾為侵害對象等,以公訴案件追究刑事責任。報告顯示,2023年,人民法院審結網絡誹謗公訴案件32件,判決有罪人數85人,同比分別增長10.3%、102.4%。比如,楊某為泄私憤在網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殺身亡,被提起公訴,法院以侮辱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公權力要為受害者撐腰,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張軍強調說。
最高法報告點名“勞榮枝案”,重申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重大惡性犯罪
據中新網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在促進公共安全治理上,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重大惡性犯罪,審結故意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5.2萬件6.2萬人,同比增長17.2%,對殺害多人、潛逃多年的勞榮枝依法核準、執行死刑。與此同時,審結涉毒品犯罪案件3.3萬件5萬人,同比下降10.4%,對大宗走私、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累犯等堅決重判。值得一提的是,勞榮枝案此前曾入選“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并連續兩年被寫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廣受輿論關注。2023年12月18日,遵照最高法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南昌中院對勞榮枝執行死刑。
“姐弟墜亡案”寫入最高法報告,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據中新網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人民法院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2023年審結案件4.1萬件6.1萬人,同比增長28.5%。報告中列舉了不少案例:對“姐弟墜亡案”被告人張波、葉誠塵,假借戀愛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篤群,線上“隔空猥褻”線下威逼強奸的王小山、孫保昌等,依法判處死刑;小學生體育課意外受傷,家長起訴學校,校方已盡必要教育管理責任和救助義務,法院判定學校不擔責;學生校內“抽凳子”玩鬧受傷,學校強調學生守則,老師經常提醒,已充分盡職,法院判決由“闖禍”孩子家長擔責。
最高法舉例“牟林翰案”,婚前同居施暴須以家庭成員承擔刑事責任
據中新網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介紹,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殺,以虐待罪判處有期徒刑,確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須以家庭成員承擔刑事責任的司法規則。報告顯示,2023年,最高法發布兩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對以“愛”之名家暴未成年人、離異后搶奪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規制。明確戀愛、同居遭遇對方暴力,可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民法院發出各類人身安全保護令5695份,同比增長41.5%。
最高檢工作報告
最高檢報告:嚴厲打擊金融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據澎湃新聞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向大會作最高檢工作報告。應勇在工作報告中介紹,過去一年,堅決維護金融安全,制定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23條檢察意見,嚴厲打擊金融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萬人,其中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1.8萬人,保持懲治涉眾型金融犯罪高壓態勢,盡最大努力追贓挽損。協同完善證券犯罪執法司法標準,掛牌督辦重大案件,起訴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346人,共同維護資本市場安全、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會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典型案例,從嚴打擊涉外匯違法犯罪。與各級監委、公安機關加強反洗錢協作,起訴洗錢犯罪2971人,同比上升14.9%。
檢察機關已起訴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15人
據新華社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檢察機關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2萬人,同比上升9.3%;已起訴1.8萬人,其中原省部級干部25人。積極參與行業性、系統性腐敗治理,分別起訴金融、醫療領域職務犯罪348人和580人;指導湖北檢察機關辦理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已起訴原主席陳戌源等15人。
最高檢報告:服務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最高檢工作報告強調,2024年,檢察機關將依法服務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提供法治保障。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用法治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從嚴懲治金融犯罪,服務金融高質量發展。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促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加強環境資源檢察工作,守護藍天碧水凈土。助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服務文化強國建設。融入平安、法治、美麗鄉村建設,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最高檢報告:司法腐敗嚴重損害司法公正,必須嚴懲
據澎湃新聞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檢察偵查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過去一年,對在訴訟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徇私枉法、濫用職權、刑訊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偵查1976人,同比上升36.5%。十年前4名監獄民警毆打一服刑人員致死,編造系因病死亡,其家屬多年控告未果。最高人民檢察院巡回檢察中發現該線索并交辦,甘肅檢察機關立案偵查,4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對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確需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依法立案偵查176人。某派出所副所長伙同他人組局敲詐,湖南檢察機關立案查辦8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司法腐敗嚴重損害司法公正、影響司法公信,必須依法嚴懲。
最高檢報告: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425.3萬件,同比上升28.9%
據央視新聞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425.3萬件,同比上升28.9%。報告顯示,全年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72.6萬人,提起公訴168.8萬人,同比分別上升47.1%和17.3%。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起訴1.5萬人。依法從嚴懲治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起訴6.1萬人。突出懲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盜竊、詐騙、毒品犯罪,起訴35萬人。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命案積案攻堅,最高人民檢察院對蔣四興、薛三元錘殺船員等137起發案二十年以上的命案依法核準追訴,讓正義雖久必至、雖遠必達。
最高檢報告:積極參與欠薪治理,去年追索欠薪3.8億元
據澎湃新聞報道,應勇介紹,過去一年,會同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殘聯發布兩批典型案例,依法保障殘疾人就業、教育、康復等權益。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公益訴訟1983件,讓愛無“礙”,共享美好生活。針對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影響用藥安全,指導江蘇、上海等地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推動大字版、簡化版等適老化改造;天津檢察機關推動公交軟件增加語音報站功能;湖北檢察機關推動急救電話增加文字報警功能,保障老年人和殘疾人便捷融入社會生活。積極參與欠薪治理,發布懲治惡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起訴1082人,追索欠薪3.8億元。對權益受損但因經濟困難或法律知識欠缺,無力起訴的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等,支持提起民事訴訟7.7萬件,同比上升16.8%,保障公民依法享有訴權、有效行使訴權。
最高檢:與相關部門深化協作,合力保障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最高檢報告強調,2024年,檢察機關將做實人民群眾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踐行司法為民宗旨,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檢察信訪工作法治化,持續加強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加大支持起訴、司法救助力度,深化檢察聽證,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版。加強安全生產、食藥安全等民生領域司法保障。與相關部門深化協作,依法保護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殘疾人、農民工合法權益,合力保障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檢察機關部署全面加強婦女權益司法保護
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介紹,2023年,檢察機關部署全面加強婦女權益司法保護。依法嚴懲侵犯婦女生命健康、人格尊嚴等犯罪,起訴4.6萬人,同比上升10.7%。起訴家庭暴力犯罪563人。與全國婦聯開展專項工作,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生活面臨急迫困難的2.3萬名婦女予以司法救助。深化婦女權益保障公益訴訟,重點監督就業歧視、貶損婦女人格等違法行為,辦理相關公益訴訟1490件。
檢察機關去年審查認定正當防衛261人
據新華社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透露,2023年,檢察機關持續引領正當防衛理念,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報告中舉例:快餐店老板與持刀闖入店內敲詐行兇的歹徒對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員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將其劃傷,檢察機關均認定不構成犯罪。
綜合自:新華社、澎湃新聞、中新網、央視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