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以高質量立法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4日舉行,新任大會發言人婁勤儉首次亮相,并就大會議程和人大相關工作作出回應。婁勤儉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穩中求進推動立法工作,以高質量立法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婁勤儉介紹,本次大會3月5日上午開幕,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共安排三次全體會議。
根據安排,今年會議期間將舉行三場記者會,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每次全體會議前將安排“代表通道”,全體會議后將安排“部長通道”。
大會議程共有七項:第一項,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第二項,審查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第三項,審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第四項,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修訂草案)》的議案;第五項,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第六項,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第七項,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婁勤儉介紹,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第一年。過去這一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統籌安排本屆五年立法任務,規劃包含130件項目,其中一類項目79件、二類項目51件。同時,一年里,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決定提請大會審議法律案1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1件,正在審議中的法律案有18件。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立法機關,主要通過行使國家立法權,為做好經濟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婁勤儉稱,今年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圍繞改革抓立法。包括落實金融體制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通過立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聚焦開放抓立法。包括制定關稅法、修改國境衛生檢疫法,完善現行法律的涉外條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三是突出高質量發展抓立法。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組織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四是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立法。包括制定學位法、學前教育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等等。
去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查批準了國務院提出的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增發1萬億元國債,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目前,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全部下達完畢,支持項目1.5萬多個。
婁勤儉表示,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監督增發國債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督促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好,用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