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蒜苗”澆面下肚,夫妻倆雙雙中毒進醫院,這種東西很多人家里都有
昨天下午,一對中年夫妻相互攙扶著走到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急診分診臺前,“醫生,我們……好像中毒了,吃了這個…….人好難受……嘔吐”,“我……我把水仙當蒜苗炒了,不會死吧…….”一旁的妻子手上還緊拿著一把綠色葉片。
岳太太和丈夫在同一家公司任職,兩人工作生活節奏同步,前天晚上,夫妻倆風塵仆仆地從千里以外的老家回到杭州,次日一大早便都去上班了,完全沒時間準備年后生活物資,到了中午夫妻回家一看,冰箱里已經沒什么食材了。這時岳太太正巧看到窗臺上的“蒜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巧了,這不是現成的午餐嗎?”她提議做個面條,然后炒蒜苗做個澆頭,丈夫欣然同意。
很快香噴噴的面條上桌了,但吃了兩口,丈夫覺得味道有點怪,不太像平時吃的蒜苗,岳太太覺得可能是自己這次炒的醬不一樣,夫妻倆也沒有往心里去,很快一大鍋面條就下肚了,兩個人本想著休息一下,可此時胃里卻開始“翻江倒海”,沒一會兒就都忍不住惡心開始嘔吐。
“不好,咱倆中毒了,午飯有問題。”岳太太突然意識到可能是“蒜苗”闖禍了,仔細一看,這哪是蒜苗,分明是沒有開花的水仙!
兩口子帶著“罪魁禍首”支撐著來到醫院急診。
急診內科的趙麗娟醫生接診了夫妻倆,通過主訴癥狀還有相關心酶檢查,趙醫生確診兩位患者是誤食水仙花中毒,所幸毒量不是特別多,遂給予兩位患者催吐和補液治療,目前岳太太和丈夫已脫離中毒危險。
“凌波仙子”也裝“蒜”
小心“美麗殺手”
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看起來漂亮的花卉實則是有毒的情況,稍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水仙就是其中一種。
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從花到根全株有毒,毒素主要來自鱗莖中的汁液,其中含有石蒜堿、拉丁可毒素、偽石蒜堿、石蒜倫堿及石蒜倫堿及石蒜胺等多種毒性物質,如果將水仙食用或外用,可能會引起多種中毒癥狀,進食后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內即會發病。
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流涎、咽喉有燒灼感、腹痛、腹瀉水樣便或血便等。主要與進食水仙后其中所含的毒性成分刺激胃腸黏膜有關。
皮膚反應:如皮膚紅腫、疼痛或伴隨灼燒感等癥狀。主要與水仙的花、葉中存在刺激性毒素有關,如果接觸皮膚可能會導致皮膚受損。
其它癥狀:如顫抖、心悸、手腳發冷、呼吸困難和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主要與水仙中的毒素刺激中樞系統,并使神經功能受損有關。
為什么每年春節都有食用水仙中毒的病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開花的水仙和蒜苗真的真的太相似了,而它又剛好在春節前后開花,再加上人處于家中這個熟悉的環境,心理上的警惕性會大大降低,就會出現“拿水仙做菜”這種事了。
該如何對水仙和大蒜進行辨別呢?
水仙的葉子稍厚,并且相對短;而大蒜的葉子相對比較薄。
水仙的根莖是圓錐形或卵形,更像洋蔥;大蒜的鱗莖為蒜瓣,是短縮莖盤的側芽。
最好區別的是它們的氣味,蒜葉只要稍微指甲一掐或者蒜瓣打開,就有很明顯的辛辣味,而水仙則沒有。
趙麗娟提醒:水仙的鱗莖、花朵和汁液都有毒,而目前醫療界對于水仙花沒有特殊的特效解毒藥,因此在養殖期間要注意不要隨意去碰觸,家里有小孩的話要嚴加看管,不要讓孩子碰觸水仙,考慮到對過敏體質患者的影響,水仙也不適合放在臥室內。
在處理水仙花時要戴手套、口罩和眼鏡等防護用品,防止接觸到汁液。如果不慎接觸到水仙花的汁液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如果患者出現誤服過量的水仙花導致中毒,發現中毒以后患者須立即服用溫清水自行催吐,也可服用純牛奶、雞蛋清等保護胃黏膜,并盡快就醫。
在家里種植一些花花草草可以賞心悅目、增加情調,但一定要謹慎選擇安全的植物來種植,除了水仙,像夾竹桃、滴水觀音、風信子、一品紅都是含有一定毒素的觀賞植物,需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