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投資詐騙,讓普通人也能安心投資電影
作者:熊志
近日,甘肅省蘭州市人民檢察院、蘭州市公安局聯合發布通告,對一起涉嫌影視投資詐騙的案件征集線索。通告共涉及4家公司及12部電影。“案件是否破獲”“‘看起來很美’的影視投資為何和詐騙產生關聯”“普通人是否能投資電影”等成為網友關注熱點。
涉嫌詐騙額超6億元,疑似受害人3000余人……看上去很誘人的影視投資,卻暗藏收割圈錢的陷阱。投資者以為能參與電影制作,還能賺個盆滿缽滿,結果卻踏進了“殺豬盤”。警方披露的該起案件,讓外界看到了影視投資領域混亂的一面。
詐騙團伙到底是如何非法搞錢的?從報道來看,他們先是通過“吸粉”團隊推廣篩選受害者,接著向其推薦影視項目。而為了騙取受害者的信任,詐騙團伙會成立公司,拿到涉案電影項目的投資份額,打著出品方、聯合出品方的名頭,以高額回報來誘導投資者投資。而且,不同于正常的影視投資,上述投資騙局往往會虛構投資金額、炮制虛假的投資合同忽悠受害者。
影視行業有一定的專業壁壘,一部電影的制作關系的公司通常又比較多,涉及版權認購、收益轉讓等問題,普通人根本掌握不了其中的“門道”。一旦被忽悠,貿然砸錢投資,最后無疑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根據警方的披露,這些受害人被詐騙的金額普遍都不小,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當然,這些受害者愿意動輒幾十萬砸下去,說白了也是被高回報吸引,而忽視了背后的巨大風險。而另一邊,他們遭遇影視投資詐騙,本身也說明正規的投資渠道仍有不足。
為了給電影制作提供融資便利,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繁榮影視文化市場,《電影管理條例》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對個人來說,允許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提供了投資的新渠道,降低了普通人參與影視生產的門檻。但如果影視投資成了圈錢的工具,既損害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也會惡化行業生態,讓真正有意愿的投資者望而卻步,正常的電影融資將更加困難。
因此,針對隱蔽性強、手段狡猾的影視投資詐騙,投資者首先應該擦亮眼睛。
而在行業監管層面,也應該強化影視投資領域的相關監管。一方面,要加強對投資詐騙類犯罪的打擊力度,提升違法犯罪成本;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影視投資的相關機制規則,堵上相應的漏洞。比如,對于多家公司參與制作的電影,應嚴格落實登記備案,要求引入新的投資者實時報備,讓投資結構、資金來源更加規范透明。這樣可以避免一些詐騙團伙利用信息不對稱,打著出品方的幌子來誘導投資者。
影視投資涉及新業態、新領域,只有加強行業監管,在從嚴打擊投資詐騙的同時,完善投資流程,增強制作信息的透明度,堵住投資漏洞,才能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讓個人投資在影視行業的發展中,起到更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