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股東擬退出航天金租或將易主
又一金融租賃公司或將易主。
3月6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航天科工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下稱“航天金租”)46.5%股權擬于該所掛牌轉讓,轉讓方系央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及其下屬企業。
預披露公告稱,此次股權掛牌將“導致標的企業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轉移”。轉讓完成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將不再持有航天金租股權。
央企股東擬轉讓股權
成立于2017年的航天金租,由航天科工系統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三江集團、航天科工財務公司,聯合漢口銀行、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湖北宏泰集團等3家金融機構、地方國企共同出資設立。這是華中地區首家具有產業背景的金租公司,也是全國第一家由航天央企控股的金租公司。
航天金租注冊于武漢,首期注冊資本30億元,其中來自航天科工系統的3家單位持股占比46.5%,漢口銀行、長江產業投資集團分別持股25%、20.5%。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單獨持股30%的中國航天三江集團于2017年底與湖北宏泰集團簽署《股東一致行動協議書》,并在2023年底續簽,后者持有航天金租8%股權。
若此番股權轉讓順利完成,航天科工系統的3家單位將不再持有航天金租股權,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轉移,公司更名也勢必提上議程。目前,預披露公告未提及原股東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截至2023年末,航天金租資產規模約191.4億元,處于金租行業靠后水平。過去一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微降;實現凈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8.6%。
金租公司多有易主
值得一提的是,除航天金租外,去年11月以來,還有兩家金租公司完成了易主。
去年11月,華訊方舟集團所持華運金租近4.3億股股份(占比30%)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公開拍賣。最終,天津市萬順置業耗資約2.5億元摘得該筆股權。在獲監管批復及完成股權劃轉后,萬順置業持有的華運金租股權占比將由13.3%增至43.3%,成為華運金租第一大股東。
今年1月,徐礦集團獲批受讓恒鑫金租49%股權,后者由此成為國資全資控股金租公司。此次變更前,民企協鑫智慧能源(蘇州)有限公司持有恒鑫金租41.2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更早之前,中國華融曾在2021年11月公告稱,擬啟動華融金租股權轉讓項目立項,擬將持有的華融金租79.92%股權對外公開轉讓。廣州農商銀行則在2022年8月發布公告稱,計劃全額或部分轉讓持有的全資附屬子公司珠江金租股權。
金租行業分化延續
受疫情及公司股東層面等因素影響,金融租賃乃至整個租賃行業持續呈現嚴重分化。
其中,銀行系金租公司憑借資本、資金、風控等優勢,在租賃行業中的資產占比持續提升。目前,在國內15家千億級金租公司中,僅有華融金租無銀行系股東。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千億級金租公司資產規模普遍呈增長態勢。作為龍頭的交銀金租,資產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成為行業首家,招銀金租、工銀金租的資產規模也分別突破了3000億元大關。
與千億級金租公司相比,中小金租公司的注冊資本、資金成本相對處于劣勢,通常立足本地,與區域經濟聯系相對緊密。不過,受股東層面影響,去年亦有多家小型金租公司退出市場。其中,擁有國內汽車業第一張金租牌照的國泰金租,去年10月獲批進入破產程序。該公司的前兩大股東華泰汽車集團、華信超越控股此前位列原銀保監會公開的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二者分別持有國泰金租50%、29%的股權。
此外,為推進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實現金融租賃資源優化配置,外貿金租擬通過向中車金租現有股東增發股權的方式,轉換該等股東所持有的中車金租股權。去年底,該筆交易獲批,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車金租解散,其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由外貿金租承接。而在國泰金租進入破產程序、外貿金租吸收合并中車金租后,國內金融租賃公司也將“減員”至69家(含3家金融租賃專業子公司)。
今年1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修訂了金融租賃公司的管理規則。《意見稿》對金租公司新增了資本、杠桿率和流動性管理的監管指標,并加強公司治理監管和風險管理,包括加碼對大股東的監管要求,提升財務披露的透明度。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布的研報認為,《意見稿》將提高金租行業運營的監管和準入門檻,加速實力偏弱、規模較小的公司退出市場,并推動行業進一步整合。